教师应在教案中设计有效的课堂互动环节,教案的设计应考虑到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有趣的音乐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趣的音乐教案篇1
中班音乐活动:
有趣的音符
活动目标:
1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知道它们的名称,符号和特点。
2能根据音符的符号拍出节奏,并创作节奏。
3复习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活动准备:
教学卡片(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二分音符,四分
音符,休止符)
小狗卡片若干个,小音符每人一份,纸,胶水,小
星星若干个,音乐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小朋友,你们想听着音乐跟老师做游戏吗?那请
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小嘴巴不说话。”(边听音乐,边跳
边拍手)
2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根据音符拍出节奏。
(出示高音符号和低音符号)“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是谁吗?对了它们是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它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我们看看带来了谁?(出示小狗)这只黄色的小狗它喜欢叫一声,看看还有谁?这只红色的小狗喜欢叫两声。
还有一个小狗来了,这只蓝色的`小狗不喜欢叫的,所以它不出声。好。我们拍着手一起来学一下小狗叫。先在小朋友来看一下老师把小狗换一下位置,先在多了什么呀?好,我们来拍一下。
黄色的小狗带来了它的好朋友音符宝宝(出示四分音符)这个黄色的音符宝宝和黄色的小狗一样,喜欢出一声(师拍一下手)它的名字叫做四分音符;红色的小狗也带来了它的好朋友,红色的音符宝宝,它和红色小狗一样喜欢出两声,它的名字叫二分音符;蓝色的小狗也一样带来了好 朋友蓝色的音符宝宝,这个蓝色的音符宝宝也和蓝色小狗一样不喜欢出声,它的名字叫休止符;这些音符宝宝都能拍出好听的节奏,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拍一拍。
节奏:
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拍得好,愿意出来表演一下(请若干幼儿出来拍节奏,给于表扬)
(出示所有符号)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要带着音符宝宝回家了,我们来跟它们说再见(高音妈妈再见,低音爸爸再见,二分音符宝宝再见,四分音符宝宝再见,休止符宝宝再见。
3游戏:摘星星
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玩游戏?那老师要请坐得好不说话的小朋友来玩摘星星的游戏,看看小星星背后藏了些什么?
(师先示范游戏玩法,再请幼儿进行游戏)游戏玩法:听音乐 《闪烁的小星星》做动作,到音乐结束时,伸手摘星星,读出星星背后音符的名字和知道它的节奏。
4操作:好听的节奏
请幼儿把自己桌面上的小音符粘在白纸上组成一个节奏,然后拍出自己所创作的节奏
5小结,结束活动。
有趣的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知道它们的名称,符号和特点。
2能根据音符的符号拍出节奏,并创作节奏。
3复习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活动准备:
教学卡片(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
小狗卡片若干个,小音符每人一份,纸,胶水,小星星若干个,音乐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小朋友,你们想听着音乐跟老师做游戏吗?那请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小嘴巴不说话。”(边听音乐,边跳边拍手)
2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根据音符拍出节奏。
(出示高音符号和低音符号)“小朋友你们认识它
们是谁吗?对了它们是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它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我们看看带来了谁?(出示小狗)这只黄色的小狗它喜欢叫一声,看看还有谁?这只红色的小狗喜欢叫两声。还有一个小狗来了,这只蓝色的小狗不喜欢叫的,所以它不出声。好。我们拍着手一起来学一下小狗叫。先在小朋友来看一下老师把小狗换一下位置,先在多了什么呀?好,我们来拍一下。黄色的小狗带来了它的好朋友音符宝宝(出示四分音符)这个黄色的音符宝宝和黄色的小狗一样,喜欢出一声(师拍一下手)它的名字叫做四分音符;红色的小狗也带来了它的好朋友,红色的音符宝宝,它和红色小狗一样喜欢出两声,它的名字叫二分音符;蓝色的小狗也一样带来了好
朋友蓝色的音符宝宝,这个蓝色的音符宝宝也和蓝色小狗一样不喜欢出声,它的名字叫休止符;这些音符宝宝都能拍出好听的节奏,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拍一拍。
节奏:
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拍得好,愿意出来表演一下(请若干幼儿出来拍节奏,给于表扬)
(出示所有符号)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要带着音符宝宝回家了,我们来跟它们说再见(高音妈妈再见,低音爸爸再见,二分音符宝宝再见,四分音符宝宝再见,休止符宝宝再见。
3游戏:摘星星
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玩游戏?那老师要请坐得好不说话的小朋友来玩摘星星的`游戏,看看小星星背后藏了些什么?
(师先示范游戏玩法,再请幼儿进行游戏)游戏玩法:听音乐
?闪烁的小星星》做动作,到音乐结束时,伸手摘星星,读出星星背后音符的名字和知道它的节奏。
4操作:好听的节奏
请幼儿把自己桌面上的小音符粘在白纸上组成一个节奏,然后拍出自己所创作的节奏
5小结,结束活动。
有趣的音乐教案篇3
活动由来
班上的孩子们特别喜欢《大鼓小鼓》这首音乐。每次乐曲里出现打鼓的声音,他们都情不自禁地伸出小手在桌子上敲几下。看到孩子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以及强烈的敲击愿望,我利用电子合成器和cakework软件进行编辑,将打击乐的节奏部分编进歌曲中,进而生成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感知乐曲中明显的强弱关系,并能够用多种方式表现出乐曲中的强和弱。
2.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保持快乐的情绪和积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利用电子合成器和音乐编辑软件制作好的乐曲。
2.在平时的过渡环节中给孩子们播放歌曲《大鼓小鼓》,孩子们已经能够熟悉歌曲、能够独立演唱,并且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拍出歌曲中大鼓和小鼓的基本节奏。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小燕子。
教师弹奏《小燕子》的音乐,幼儿模仿小燕子的`各种飞翔动作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通过肢体感受和表现出乐曲的优美旋律。
2.猜声音。
(1)教师播放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启发幼儿猜一猜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
师:“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一个声音很大、有力气,一个声音小。”
师:“你们能猜一猜这两个声音哪个是大鼓发出来的,哪个是小鼓发出来的吗?”
(2)教师可以反复放这两种声音,启发幼儿听辨,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由于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很明显的区别,很多孩子能够辨别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幼儿1:“声音大的是大鼓敲出来的,声音小的是小鼓敲出来的。”
幼儿2:“大鼓声音听起来很有力气.小鼓的声音小、力气小。”
3.感受歌曲《大鼓小鼓》中的强弱。
(1)教师播放编辑好的《大鼓小鼓》的音乐,幼儿跟着一起唱。
(2)教师利用cakework软件将歌曲的强弱关系调整得更明显一些,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出来。
师:“我再放一遍歌曲,请小朋友们注意听一听大鼓和小鼓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对于明显的强弱关系,孩子们很快就能够发现。
4.幼儿对歌曲进行自由表现。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歌曲中还有什么声音?”
教师将旋律的音轨声音调小,强调出打击乐的节奏声音,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当小鼓手呀?我们没有鼓怎么办呢?”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模拟歌曲中的打击乐节奏,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脚等,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启发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教师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现方式。
活动反思
这个音乐活动中,孩子的兴趣非常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孩子们选择表现强弱的方式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想像,在老师的启发下,想出了很多方法,如,拍肩、击打桌子、出声模仿等,并且较准确地表现出了对强弱的感知和理解。
促进整个活动进行的关键之一,是电子合成器和cakework软件结合编制成的音乐。因为音乐编辑软件中编辑的各个音乐声部都是一轨一轨独立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学习需要,利用软件改变音乐的速度、力度、声调、音色,也可以关掉任意一个声部,自由地赋予音乐不同的表现内容,从而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可以说,音乐编辑软件在活动中给活动增加了更多的色彩,让音乐活动变得更加灵活、自由。
有趣的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感知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初步懂得保护自己小耳朵的一些方法。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声音》
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玩具、录制噪声、多媒体制作
重点:感知声音
难点:分辨不同的声音
活动流程:
(一)听音游戏,感知声音
1、多媒体演示:
猜猜这是谁发出的声音?用什么听到的?
2、你们的小耳朵真灵。
3、过渡:
前两天小朋友带来了许多会发声音的玩具,今天,老师先要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玩具发出声音来呢?
再用你的小耳朵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二)操作练习,分辨声音
1、幼儿按自己意愿选择玩具,摆弄玩具,分辨声音。
2、交流讨论:
(1)你玩的是什么玩具?
(2)试一试:你是用什办法让玩具发出声音来的.?
(3)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3、仔细分辨:这两个罐子是一样的啊,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
小结:
原来啊,里面放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哦。
(三)经验交流,保护耳朵
1、播放噪音:什么声音啊?快来快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2、你们为什么都捂住自己的小耳朵?(幼儿讲述)
小结:
保护自己的小耳朵,所以平时我们小朋友之间要轻轻的说话。
3、除了轻声说话,我们小朋友还有什么好办法,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小耳朵?(平时妈妈是怎样保护我们的小耳朵的?联系幼儿生活经验)
小结:
我们小朋友和妈妈都有那么多的好办法,以后要好好保护好耳朵,让我们的小耳朵变得灵灵的,能听得更清楚。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有趣的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借助手指游戏熟悉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能大胆地为歌曲创编动作及仿编歌词。
3、体验与同伴互动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鸟指偶两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并练声
师:美丽的春天来了,瞧,一只小小鸟飞来了(出示指偶)提问:小鸟是怎么叫的?小小鸟还会边叫边唱歌呢。仔细听!教师范唱将歌曲中的第三句旋律配上“叽叽喳喳”唱出来。师:好听吗?我们也来和小鸟一起唱一唱。练声3个音阶
2、借助手偶表演熟悉记忆歌词
(1)师:小小鸟美妙的歌声又引来了另一只小小鸟,现在有几只了?两只小小鸟见了面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们仔细看,认真听。教师边演示指偶边有节奏地念歌词。
(2)提问:两只小小鸟见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先怎么样?然后呢?接下来呢?最后呢?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现在请你们看着两只小小鸟也来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3、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
(2)跟着钢琴也来学一学。
(3)提问:两只小小鸟见面了,心里怎么样?(高兴、快乐)我们一起用高兴快乐的声音再来唱一唱。
(4)边唱歌边表演手指游戏,进一步熟悉歌曲。
(5)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两只小小鸟?瞧!我这儿就有一只小小鸟,我是用什么变出来的?(手指)还有一只小小鸟怎么变?两只小小鸟见面点点头可以怎么做?亲一亲呢?谁来做碰一碰。飞走了。
(6)幼儿边玩手指游戏边学唱。
(7)两两结伴边玩手指游戏边歌唱。
(8)请一对幼儿到前面表演,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4、创编歌曲
(1)创编身体动作
(2)幼儿边歌唱边用身体动作表演,提醒幼儿在前奏处找到朋友。
(3)针对表演进行评价,并鼓励幼儿换一个朋友再来表演一次。
(4)仿编歌词。
宝宝新村
[研究要点目标]: 1、学习在纸上画好楼层后粘在盒子上,剪出“门”,从而做成一幢高楼。布置宝宝新村,体会制作成功的愉快心情。
2、发展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
[研究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高楼)装饰过的一面背对幼儿,这是什么?(纸盒)。它可以做什么?老师用纸盒做了一幢什么?它是怎样的?
二、讲解示范。
1、在白纸上画上楼层、窗口、门。
2、在白纸背面涂少许浆糊,粘到纸盒较宽的一面,贴紧。
3、将多余的纸修剪掉,并在底部剪出“门”。
三、幼儿制作。
用过浆糊后要手擦干净,剪“门”时要沿着的“门”的轮廓线进行。
四、讲评。
1、将幼儿完成的楼房布置成一个宝宝新村,在新村内放置玩具小车及花草。幼儿自由参观,评评什么楼房造得好。
2、幼儿自由交流、探讨。
[研究结果]:
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基本能够制作出不同的楼房,但有的稍粗糙,挖门时有些困难,不过小朋友们都比较兴奋。
有趣的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按简单的节奏谱进行打击乐活动、
2、掌握空拍和切分音,并创编简单节奏,激发幼儿的兴趣、
3、互相配合协作进行合声演奏、
活动准备:
节奏软件、节奏板、各种鼓、
活动过程:
一、欣赏打击乐表演
1、请小朋友看电视里的姐姐是怎样打鼓的?他们的情绪是怎样的.?
2、请小朋友在听一听姐姐的演奏,这首节奏乐曲有那些变化?
3、你听出了那些节奏型,请你学着姐姐用肢体表现出来、
二、练习打击节奏
1、小朋友你们知道弹珠警察吗?今天他们请我们到波涛乐园去做客,但是要把四个弹珠警察的节奏打对了才能进入波涛乐园,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请幼儿看四个弹珠警察的节奏进行节奏练习、
3、游戏:创编节奏
幼儿听音乐随意活动,音乐停止看谁先进入弹珠警察的家,进行创编粘贴节奏并能打出节奏、
4、我们打了这么多节奏你能把我们刚才打过的节奏用你喜欢的乐器打出来吗?
5、把刚才打过的节奏试着进行合奏表演、
三、我们在波涛乐园玩得这么开心,我们来给弹珠警察表演打击乐吧、
有趣的音乐教案篇7
课题:有趣的动画音乐
教学内容:
1.动画片主题歌的听赏
2.动画片背景音乐的选择
3.动画片音效的听辨与组合
课型: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课
年级:四年级
授课教师:高敏
地点: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设想: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入手,以音乐学科知识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尝试进行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教学中学习的自i性、选择性、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来,在平等、开放、和谐的氛围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先感受体验,后操作实践,理解音乐在表现形象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增强学生处理音乐素材、音乐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多种音乐活动,引起对动画音乐的兴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习惯。
2.在欣赏、演唱、讨论、选择的实践过程中,了解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学会辨别搭配、评论交流的方法,初步形成处理音乐素材、音乐信息的能力。
3.了解动画音乐中的主题歌、背景音乐及音效的.有关知识,形成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运用计算机进行音乐学习的操作能力和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能力。
重、难点:根据画面选择相应情绪的背景音乐、音效。
教学准备:教师:音乐素材的采集(动画片主题歌、背景音乐、音效)
学生:成为合法的校园网用户,会中文打字,具备简单的电脑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动画群英会”――听辨主题歌
1.揭题:今天许多动画明星欢聚一堂,邀请我们到神奇的动画世界里,欣赏《有趣的动画音乐》
2.播放主题歌片段
听一听,说一说:首先让我们进入“动画群英会”,听听他们的歌,猜猜是哪部动画片?
猜一猜,唱一唱:歌曲中唱的主人公是谁?
3.师生对话交流嵌选择:有谁知道我们听的这些歌曲是属于动画音乐的哪类?
背景音乐?音效?主题歌?
了解主题歌:很多年过后,我们对动画片的故事情节也许已经淡忘,但还能记住这些动听的主题歌。什么是主题歌呢?就是对动画片的风格、主题思想等起定位作用的歌曲,主题歌往往能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就拿动画片《哪吒传奇》的主题歌《小哪吒》来说,你觉得歌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小哪吒?(同座位交流后回答)
三、“音画创作室”(一)背景音乐屋
1.了解背景音乐:动画片中除了有主题歌外,还有许多丰富的背景音乐,背景音乐会为我们营造千变万化的场景、渲染气氛、表达不同的情感。
2.播放背景音乐片段:下面我们要来到“音画创作室”,进入“背景音乐屋”,这里有6段音乐,每一段音乐都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情绪感受
听一听:曲1――动画片《老狼请客》音乐片段,感受情绪。
议一议:同座位轻声商量合适的情绪注词。
3.音乐游戏:情绪七色花
a、教师示范游戏:瞧,飘落的彩色花瓣上有许多表示情绪的词语,看谁找得快,找得准!选对了它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落到屏幕下方;如果选的不合适花瓣会继续下落。
例如:动画片《老狼请客》音乐片段情绪注词:幽默诙谐滑稽得意
教师在教学机上示范,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机观察
b、学生自主游戏:任选一首来听辨情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机上操作练习
c、评一评:判断准确的同桌给自己加一枚“黄金搭档”的奖章。
4.音乐活动:动画音乐小编辑――背景音乐
a、欣赏无声动画
没有背景音乐的动画片是枯燥无味的,就让我们来当“动画音乐小编辑”,给画面选择最适合的音乐。
b、教师示范:
看一看――播放动画,看清楚动画内容。tvl《彼得与狼》片段
选一选――回忆刚才听过的背景音乐,选出符合画面情绪的音乐
听一听――音乐情绪与画面内容是否吻合。
c、学生作业,配一配:同桌商量选其中一个动画画面练习搭配音乐。
d、讦一评,交流展示创作成果,学生进行审美评价。
对于同样的音乐,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位同学的选择都是属于他自己的。
四、“音画创作室”(二)音效工作间
1.了解“音效”:动画把我们周围的世界缩在小小的荧屏上,既能再现美丽的风景,更能模拟各种声音,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些声音我们把他们叫做“音效”。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2.音乐活动:动画音乐小编辑――音效
学生作业:搭配音效与画面
如:tvl(《黑猫警长》片段)――音效2(射击虫鸣惨叫发令声爆炸声)
3.交流展示创作成果,进行审美评价。
教师在教学机上点击“学生示范”,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机展示作品
五、动画吉尼斯――动画小知识
1.谈话:动画从1831年诞生,至今已经173岁了。最早的动画片只有画面没有声音。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动画才有了简单的对白。音乐的加入就更迟了,才不过七十多年。想知道更多有关动画音乐的小知识吗?快快进入“动画吉尼斯”,快速浏览60秒,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大1
2.快速浏览60秒
中国最早的动画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3.分组抢答
六、网上留言――表达感受
1.师生交流:作为一个动画的fans,今天的音乐课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让我们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学生发言)
2.网络交流:请大家点击“fans大本营”,登录校园网,在“fans大本营”论坛里发表一下你对动画音乐的感受。
有趣的音乐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