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应包含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案中的评价标准应明确,以便于学生自我检测和反思学习成果,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理的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记住世界主要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
(2)能在地图上说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
(3)记住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气候特征
2、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
3、情感目标:
认识到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难点
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热带气候类型
1、介绍热带的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区域)
2、热带雨林气候
a、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曲线与月降水量柱状图
b、通过看图教学生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c、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图
d、通过看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来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期中以亚马孙平原雨林气候面积最为广阔,并介绍“地球之肺”。
e、看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图加深对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印象。
3、用以上的方法讲解热带地区的其他几种气候类型
地理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5、了解亚洲的人口与经济状况。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亚洲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七章亚洲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气候
一、亚洲气候类型:
1、分布最面积广泛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2、最典型的气候:季风性气候
3、主要的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一)特点:
1、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季风气候显著
3、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二、亚洲的人口与经济:
1、亚洲的分区: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六个分区。
2、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总人口数3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
3、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6个):中国、印度、孟加拉、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4、亚洲的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在多数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
地理的教案篇3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
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地理的教案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以及阿斯旺水坝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了解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3、掌握埃及长绒棉生长的条件及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城市。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且要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尼罗河与苏士运河对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要求得富强,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源,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埃及在改造尼罗河方面的经验教训很值得我们借鉴。埃及开凿伊士运河的历史及其收回主权所做斗争的事例,也是极好的素材。
(四)美育渗透点
勤劳智慧的埃及人民创造出璀璨的古埃及文明,名胜古迹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之一。
二、学法指导
读图分析埃及的自然特征,自学讨论,总结规律。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2、埃及长绒棉的生长条件及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二)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把本课确定为新授课型,一个课时,采用了下列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首先用一段形象文字描述埃及设置情景让学生猜测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然后化身导游带领学生畅游埃及。然后播放金字塔的传奇故事约2分钟,先让学生感受神秘的埃及风情。这种神秘感增加学生探究学习埃及的动力
2、旅游第一阶段知识储备,要去埃及先储备知识,埃及初印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出示幻灯片埃及的地理位置,民族,宗教,城市,河流,运河填空题
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了梳理,让学生当自己的小老师激发兴趣。老师再结合地图演示埃及地理位置加深印象,演示埃及人穿阿拉伯长袍,为后面铺垫。并引导学生了解开罗的城市特点现代与历史结合城市,有自己信仰和古代的文明。
3、旅游第二阶段运河之旅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埃及咽喉苏伊士运河,出示海运图来比较苏伊士线比好望角线路程便捷。自主阅读课本引导学生归纳苏伊士运河重要性,并欣赏运河两岸的风景。
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归纳表达能力。
4、旅游第三环节迷人的沙漠之旅首先出示在沙漠中漫步的埃及人,沙漠风蚀魔鬼城,雅丹地貌让学生充分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过去非洲气候推理埃及气候。揭示埃及90﹪以上都是沙漠,严重缺水。在此环节学生欣赏了沙漠风光,也为下文孕育埃及文明的母亲河的尼罗河有了一个侧面的感受。
5、旅游第四环节埃及母亲河尼罗河之旅——展示图片尼罗河两岸风景,补充尼罗河相关知识,小组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性展示,然后老师出示尼罗河4个重要性。
学生集思广益,加强了表达和概述能力,也非常有兴趣。
6、旅游最吸引人的环节文明古国之旅,学生自主寻找埃及古文明遗产,老师出示图片更加激发兴趣,解密金字塔,木乃伊,狮身人面像,让学生对埃及记充满惊叹向往。然后出示神庙上的中国游客的涂鸦,引导学生角色扮演,兴趣盎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当堂练习
1.埃及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苏伊士运河东部的半岛也是其领土。
2.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_____洋和_____洋之间的航程。埃及是阿拉伯国家,
其首都_____,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4.埃及是一个沙漠王国,大部分地区属_______气候,只有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属——
气候。
5.埃及盛产_________,其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小导游,介绍埃及风光,也在不知不觉中总结了埃及学习内容。然后播放杨丽萍埃及舞蹈,让学生对埃及陶醉并充满向往。
板书设计:
一埃及的地理位置-地跨两洲
二埃及的气候—沙漠广布
三埃及工农业---长绒棉和石油
四埃及文明古国—金字塔
地理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1、本节要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地区分布规律。降水的的测定、变化及分布,是天气预报的两大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上一节探究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本节通过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最后归纳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交通是否顺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学情分析
本节课规律多、知识容量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该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激活书本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所学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能举例说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情参与,了解降水,了解人类的生存条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球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难点:绘制降水柱状图,总结各地降水的变化规律。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地理的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 地理培训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