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作为新教师的指导手册,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环境,通过灵活的教案,教师能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迅速作出反应,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挂灯笼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挂灯笼教案篇1
设计思路:
在《我是中国人》的活动中,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设计蓝印花布、京剧脸谱、新疆帽、做灯笼、剪纸,感受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他们在折折剪剪的过程中,都喜欢上了剪纸艺术,于是,许多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都喜欢做剪纸灯笼,一下子,区域内就堆积了不少剪纸作品。
同时,大班初期的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但都较单一。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就想创设一个自由的探索活动,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
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尝试和发现多种排序方法,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2、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美。
活动准备:
剪纸灯笼(红、黄、蓝三色,大小不一)若干;塑封蓝印花布、小篮子若干、垃圾桶四个、三块大黑板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美。
1、欣赏蓝印花布。
师:这块蓝印花布设计的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规律吗?(幼:按形状交替排列。)
2、欣赏服装
(1)、出示一件条纹数量交替排列的衣服,引导幼儿观察:这件衣服上的条纹是怎么排列?
(幼:数量不同。)
(2)、出示一件单色但花纹有凹凸变化规律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一种颜色,它有排列规律吗?(幼:花纹不同。)
(3)、请幼儿互相在衣服上找规律:找找看我们身边还有谁的衣服上藏着规律?
3、教师出示穿好的项链,进行提问:
漂亮吗?为什么?
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4、师:除了上面这些东西是有规律的排列之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幼:服装的装饰、各种花边……引导幼儿观察身边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及其产生的美感)
小结: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那我们今天也来玩一个排排队的游戏好吗?
二、交代任务。
1、师:我发现小朋友在区域活动时剪了许多剪纸灯笼,都很漂亮。让我们把它们用排队的方法挂起来,把我们的班级打扮的更漂亮,好吗?
2、师:那怎样给灯笼排队呢?(幼:按颜色、形状、花纹等排队。)
3、师:那就请你们把自己的本领用出来,把灯笼挂在桌上的蓝印花布上。
三、幼儿尝试第一次挂灯笼。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每位幼儿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挂灯笼的。
不但要排得整齐还要排得美哦。
是否有错误的方法。是否有孩子运用两种方法来操作。
幼儿完成操作时,提醒幼儿及时整理桌面。
师:每位朋友挂灯笼的时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挂灯笼的?就可以放到黑板上让大家看一看,你也可以找找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挂的,
2、展示交流。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挂灯笼的?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幼:我是用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来排队……)
(2)、师:好的,原来你是按照颜色/数量/大小的不同来挂灯笼的。还有谁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挂灯笼的吗?
(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归类,贴在相应的黑板上,明白排序的规律与方法。)
小结:原来挂灯笼是那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按照颜色、数量、大小的不同来挂灯笼,不同的方法还有很多不一样的挂法,真有趣。
(3)、展示运用两种挂法的灯笼,师:这串灯笼的挂法很特别,我们来看一看这是用什么方法来挂的呀?
(幼:两种不同的方法。)
小结:挂灯笼还可以同时用几种方法来挂,你们再来试一试吧。这里有3块黑板,分别代表用几种方法来挂灯笼,请你们做好后挂在相应的黑板上。
四、运用排列规律,第二次挂灯笼。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完成的幼儿自由参观,可以互相猜一猜同伴利用了几种排队的方法。你能找到其中的排列规律吗?
2、分享交流:教师有目的的与幼儿一起参观,有重点地进行多维度排序的讲解与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摆放的灯笼对不对?都用了几种方法?都是有哪几种方法?
(边交流边对运用相同方法的幼儿进行归类。)
小结:原来用几种方式来挂灯笼可以挂得更加漂亮。
五、延伸部分。
1、教师留疑,师:我也挂了一串灯笼,和你们的都不一样,想不想看?谁能猜出我挂的办法?
(建议:放进区域活动里,继续寻找运用更多的方法挂灯笼。)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需要用到排序,把物体排排队的办法在我们身边是无处不在的。这能使物体变得有规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希望你们能用你们的亮眼睛去寻找身边更多美丽的规律,再用自己灵巧的手去创造更新更美的规律!
挂灯笼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幼儿剪纸灯笼、5以内加法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4=5,4+1=5,2+3=5,3+2=5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
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2”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一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5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1盏大灯笼等于五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认读交流:
1、认读每一串灯笼下面的算式题。
2、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4、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表示3盏圆灯笼加上2盏方灯笼等。
挂灯笼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挂灯笼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挂灯笼教案篇5
设计思路:
我们班的孩子在中班时候对数数、配对等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个别化学习“小鬼当家”中通过买菜游戏,来进行数的组成的操作,为学习加法试题也打下了基础,因此,5以内的加法试题口算是在这些数经验的基础上让孩子来学习,由于数字小,孩子们便于掌握,因此在大班初期非常适合。
灯笼是我国在喜庆日子里一直要用到的.,在生活中孩子们对灯笼的大小、形状、颜色非常熟悉,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根据大小、形状、颜色让他们进行5以内的加法试题口算学习比较适合,所以根据就选择了《挂灯笼》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了解中国挂灯笼的特有风俗,体验中国特有文化。
活动准备:ppt、5以内加法算式题卡、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说灯笼:了解挂灯笼是中国特有的风俗
今天老师带来了灯笼,我们什么时候会挂灯笼?(节日、春节)
小结:挂灯笼是中国特有风俗,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
二、挂灯笼:
根据灯笼列算式题今天我们也来挂灯笼,先来看看老师这里挂的灯笼。
1、(ppt)请你看看这里的灯笼有什么不一样?
2、大灯笼有几个?小灯笼有几个?个别幼儿摆放灯笼分家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3、想把他们合起来,用什么来表示呢?这个符号像什么?
4、“+”名字叫加号;1和4合起来一共是几呢?
(5),可以用“=”来表示,像什么?(马路上的黄线等),“=”名字叫等号。
小结: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算式题中,“+”读“加上”,表示“把加号前面和后面合起来”。“=”读“等于”,表示“等号前面的部分等于等号后面的部分”。
三、看灯笼——根据灯笼找加法算式
1、这样我们用一道算式题把刚刚老师挂的灯笼的个数表示出来了
第一次幼儿操作
1)出示挂灯笼情况,按照算式题卡来挂灯笼。
提醒:观察灯笼,分辨某一特征的肯定或否定进行操作摆放。
2)集体交流
你的灯笼是按什么特征进行悬挂的?这些数字各代表什么意义。
第二次幼儿操作:
1)请你把你桌上的灯笼挂起来,再帮它们找个加法算式题做朋友。
提醒:按一个特征的肯定或否定进行分家。尝试多次不同特征挂灯笼。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的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
2)集体交流
介绍所列算式。3+2=5,你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挂灯笼呢?
2、想一想如果挂的灯笼再多一点,你还能找到适合它的算式题吗?老师会把它放在区角活动中,可以和你的朋友一起来试试。
挂灯笼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