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的教案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每一篇教案都融入了很多的情感,将自己的精力全都投注于其中吧,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儿垂钓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儿垂钓的教案5篇

小儿垂钓的教案篇1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轮唱和轮读的方式来歌唱处理。

教学难点、重点:

1、有感情的歌唱,控制好音色和气息。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吟诗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趣的古诗。(出示《小儿垂钓》)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师:谁来念一念,或者拍一拍朗读的节奏?

3、尝试用轻巧活泼的声音齐读古诗。

4、师示范读,找不同。

师:我也来读一读,仔细听一听,说一说我读的有什么不同?

(1)感受四三拍。

(2)节奏的变化。

(3)认识休止符。师:这就是四分休止符,停多长时间呢?

(4)找一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5)诵读三、四两句。

5、完整的跟音乐诵读。

二、唱诗

1、听范唱,并熟悉歌曲的演唱顺序。

2、用三拍子的声势的韵律表现歌曲。

3、默唱,画旋律线。

4、用柯尔文手势模唱歌谱。

5、用lu哼唱旋律。

6、跟琴完整的演唱。

7、唱好休止符,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8、跟音乐完整的演唱。

三、表现

1、露一手。

2、《小儿垂钓》的合唱版,说一说其中的表现形式。

3、设计多种表现形式。

4、综合表现古诗(演、唱、读、奏)。

小儿垂钓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夜书所见》写作者夜里看到了灯火,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思念家乡之情。

教学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小儿垂钓》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

儿童生活的古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蓬稚纶侧莓苔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交流认字方法。

(4)自由读,开火车读。

(5)读课文测读。

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1)指导写字。

(2)认真读,观察字形。

重点指导:

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

招:右边是刀+口。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小儿垂钓》

1.听课文录音朗读后自读课文。

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3.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齐读第1、2句。

4.读第3、4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教学“遥”,远远地。)

(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

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齐读第3、4句。

5.朗读全诗。

小结: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的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6.有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1.背诵古诗。

2.说说诗句大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夜书所见》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儿垂钓》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古诗《小儿垂钓》。

二、学习《夜书所见》,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萧促篱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自由读,开火车读。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客:与容的区别。

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学生书写,师指导。

三、学习《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

4.词语教学。

萧萧:风声。挑:捉。

促织:蟋蟀或蚰蚰。

篱落:篱笆。

5.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将夜里看到的写下来)

6.读第1、2句。

(1)指名说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这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孤独、郁闷)

7.读第3、4句。

(1)由此,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乡和童年)

(2)说说诗句大意。

(3)可以想象诗人的童年是怎样的?

8.指导朗读。

(1)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孤独、寂寞,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

(3)齐读古诗。

9.背诵古诗。

四、作业

1.继续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

小儿垂钓的教案篇4

一、看图导入

1 .师出示插图说:请小朋友看图说说有些什么人?在干什么?“引出课题:小儿垂钓.

2. 学生齐读课题 ,

3 .j借助插图学习生字“垂”, “钓”

4. 简介作者 :胡令能

二、初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师 :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啊,诗人胡令能也把这副美丽的图画变成了一首优美好听的诗呢,小朋友快来读读吧!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1)指名读生字,随机纠正读音。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通顺,流利。

3. 听老师范读:生划节奏,标重音

4. 学生根据节奏齐读诗歌。

三、熟读诗歌,通过多种方法了解诗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懂的词句。

2. 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1)学生反复读句子理解。

(2)同桌互相讨论理解。

(3)看插图理解。

(4)一边表演一边读理解。

3 自由读,同桌互相背诵。

四、读,听,画结合, 体会诗的意境

(1)轻声美读诗歌。

(2)闭眼听录音,想画面理解

(3)给诗歌配上美丽的图画。

五、指导写字:

1. 学生认读生字,观察找出难写的字。

2 .指导学生写难字,扩词。

3.学生自己写简单字。

六、作业:

1. 写生字

2. 背诗歌

小儿垂钓的教案篇5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才能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那么怎样才让鱼上钩呢?(最好让鱼杆长一些,……)

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看来要钓到鱼的确不容易。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微机出示)你们看看他能否钓到鱼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件出示)

2、学生学习生字。(这一课里有这几个生字,我们首先学习一下;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词。)

3、学生根据注释,想一想:你觉得这个钓鱼的小朋友当时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学生自学。

三、精读课文

1、侧坐:全神贯注。莓苔:不怕呆在野草丛中。草映身:一心一意。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

3、当时这个孩子的心情如何?

4、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机灵可爱)

5、学生看导语。(课件出示)

6、练习朗读。

7、现在你们觉得这个小孩能否钓到鱼呢?

四、问题与思考

1、你觉得诗人怎么会发现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的?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人看到的画面描写出来。

五、交流资料

关于古人写小孩子的古诗有哪些?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

六、作业设计

课本剧的表演。

小儿垂钓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幼儿安全树的教案优秀5篇

中班活动的桥教案模板5篇

幼儿园有关纸的教案模板5篇

科学奇妙的纸教案5篇

秋天的雨中班教案通用5篇

土的科学教案优秀5篇

幼儿园有关布的教案精选5篇

小班有关纸的教案模板5篇

小班美术彩色的云教案5篇

美丽的树大班教案5篇

小儿垂钓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