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一教案7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教案其实也是提高我们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热门的教案不仅在写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思维,写作之后更要反复琢磨内容,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牛郎织女一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牛郎织女一教案7篇

牛郎织女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板书:牛郎织女)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初步自学(出示课件5)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

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板书: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4.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5.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复述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出示课件6)

复述时应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述,只把重要内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

生练习复述,师随时点评。『puxuewang.com』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掌握了复述的要点。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习。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默写生字词。

2.继续阅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

1.复习生字词。

2.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出示课件11)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他是多令人羡慕哇!怎么,为什么只有他能有这奇遇呢?

(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出示课件1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会对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①牛郎勤劳。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十分乐观豁达。爹娘都死了、兄嫂不喜欢、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不仅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还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板书:心地善良 吃苦耐劳)

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3)

师: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写,再进行总结。

生总结:织女是个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板书:心灵手巧 渴望自由)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出示课件14)

预设:〖puxuewang.com〗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

三、拓展活动,自选其??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请爱好古诗词的你背诵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牛郎织女》故事的节选,主要介绍了牛郎和织女这两个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人物形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美中不足的是,我对于个别同学的关注不够,致使个别同学的基础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有所改进。

牛郎织女一教案篇2

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结合《资料袋》,学习古诗词1.读课后《资料袋》。2.学习《乞巧》《秋夕》《鹊桥仙》四、召开故事会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

牛郎织女(二) 痛失老牛 夫妻离散 鹊桥相会

教学反思: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再深入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体会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2.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

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好学 是知也 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3.大声朗读课文。4.指名读。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

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生总结,

汇报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生总结,汇报板书: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四、拓展。(出示课件6)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五、作业1.背诵这两部分。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牛郎织女一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知道这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的部分内容。、

2、弄清牛郎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善良的品质是牛郎能与织女成婚的重要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这样的品德教育。

3、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这一故事。

二、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使学生受到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善良的品德教育。

三、课型:独立阅读课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

五、教学手段:用“课文录像片断”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我国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其间有不少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民间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则民间故事。

板题、揭题、读题。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和课文内容谈话。

1、释题:牛郎、织女分别是谁、作简单介绍。“(一)”是说这个故事篇幅较长、这里分为几个部分、先介绍它的第一部分。

2、简介本文作者叶圣陶。

3、试着介绍故事内容。(观看录像后)《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介绍了一个贫苦的孩子牛郎自小受到哥嫂的欺凌、吃尽了苦、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指引下、认识了织女、结为夫妻。(后面的内容为28课的内容、学生可介绍也可先不介绍、留到下一课教学时补充。)

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看看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又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2、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3、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大家讨论。

按以上要求自学课文。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一)用“我认为牛郎是个———的孩子”的句式来谈问题1.

1、牛郎是个贫苦、孤独、吃苦耐劳、有爱心的孩子。

2、他的童年是在哥嫂的虐待、勤劳地干活、老牛的陪伴中孤苦地度过的。(课文①一④节)

3、他是在与哥嫂分家后、在老牛的指引下认识了织女、他的善良、勤劳和孤苦的身世感动了织女、织女就嫁给了他。

(二)从这些事情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1、要做一个吃苦耐劳、有爱心的人.

2、好心必有好报。

(三)课文同时还介绍了哪几个方面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哥嫂凶残、自私、贪财。

2、天庭冷酷、无趣、人间鸟语花香、充满美好与自由。

(四)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疑问:提出来同学互相解决。

牛虹(m6ng):昆虫类、像蝇那样大、生活在野草丛中、雄的吸植物的汁液、雌的吸人奋血液。

(五)自由读文、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起立汇报读。

无拘无束:不受拘束、很自由。

小结。《牛郎织女》(一)告诉我们什么呢?(只要勤劳就会过上好日子)

作业。将故事讲给亲戚朋友听。

板书设计

牛郎:贫苦、孤独;吃苦耐劳、有爱心渴望自由与欢乐

织女:勤劳能干、渴望自由有爱心(结为夫妻)

牛郎织女一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

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2、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

之情。培养朗读能力、品词析句能力。

学情分析:

为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争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其一是让学生学习言语材料过程中的质疑,激起解惑的兴致与情绪,引发学生思维的“野马”在言语材料的“草原”中东奔西突;其二,对学生适时进行点拨,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并在与言语材料的“对话”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其三,引导学生收扰思维的“野马”,依据言语材料得出最佳结论。在教学古诗《枫桥夜泊》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诗人张继选词炼字的妙处, 其中包括“落月”、“啼乌”、“寒霜”、“江枫”、“渔火”、“愁眠”等6个意象,通过创设意境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位异乡游子在一个深秋夜晚的忧愁,孤独与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这首诗,它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古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你们知道吗,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桥,这个桥叫枫桥,在离枫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寺庙,这个寺庙就叫寒山寺。一座桥,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苏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枫桥,要去听一听寒山寺的声音,甚至日本、韩国的朋友都特地来到中国苏州亲耳聆听一下那儿的钟声,用手抚摸一下那儿的桥,这是为什么呢?对,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做《枫桥夜泊》。这首诗,千百年来,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读诗题,理解诗题。

请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是多音字(停泊bo)(湖泊po),那“夜泊”就是什么意思呢?谁用自己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谁把船停泊在枫桥?

2.介绍诗人。

张继,从小聪明好学,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第,时任盐铁判官,为官正直,

有政绩,唐代大历末年检校祠部元外郎,于红州(南昌)分掌财赋,后来因不满时政,辞官漫游,晚年游历于吴越一带的名山大川之间,与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创作上受东晋文人陶渊明影响。诗法清迥,传世之作不多,以抒写个人愁绪的《枫桥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阊门即事》最为有名。咱们再读课题!

3.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三、合作交流

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古诗。)

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

我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一点吧,谁能美美地读一读吗?还有什么感觉吗?你能读读吗?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

四、巩固拓展

牛郎织女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重点:朗读、体会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步骤:

一、导入课文:

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重点字、词

故常敢破格

打破常规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本来应当

为缘

结为一体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顶着踏??

2、正音:

恶wū

澌sī

硎xíng

三、提出突破口

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果真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

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惟进取也故日新

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

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

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

少年人

常思将来

希望心

进取

日新

老年人

思既??

照例

少年人

思将来

破格

2)老年人

多忧虑

灰心

怯懦

苟且

灭世界

少年人

好行乐

盛气

豪壮

冒险

造世界

3)老年人

常厌事

一切事无可为

少年人

常喜事

一切事无不可为

4)老年人如

夕照

瘠牛

少年人如

朝阳

乳虎

2、归纳

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

(1)、朗读导入

(2)、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

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

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2)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有如“干将”的勇武形象;

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4)“美哉…………与国无疆”

既赞颂少年中国,也讴歌中国少年,表明两者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

六、朗读感受,背诵,概括中心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牛郎织女一教案篇7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2.生字词小黑板;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4.一张夏夜星空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二)全班汇报。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试着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说说牛郎是怎样与老牛相处的。2.说说牛郎跟织女是如何认识的。

二、指导精读,复述故事。1.师: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还可以带上你的图片呢!2.指名上台讲故事。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1)牛郎有什么特点?(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3)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5.请小导游出示图片和影音文件,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7.指导说话:现在,谁愿意做个故事大王,来为我们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这个情节。

三、出示要求,丰富情节。1.师:课文有些情节比较简略,你能把它们说得具体点吗?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3.问:想一想,牛郎会把什么事情告诉老牛呢?(引导学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话,从中体会牛郎和老牛之间的亲密关系。)4.出示句子2: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5.问:仙女们会怎样商量呢?(引导学生想象仙女们的话,从中感悟仙女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6.在交流的基础上,把想象到的内容演一演。

四、拓展练习,体会民间故事的创作方法。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你在课外读到哪些民间故事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情节,与同学交流。结合交流的内容,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出示课件):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一)老牛(善解人意)牛郎(心眼好、能吃苦)织女(心地善良、向往自由和美好)

牛郎织女一教案7篇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优秀6篇

一年级语文《升国旗》教案5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8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加与减教案8篇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5篇

一年级语文工作第一学期工作总结7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案8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6篇

一年级写字课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6篇

牛郎织女一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