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5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我们需要认真写好教案,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峡,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峡,教案5篇

三峡,教案篇1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属(zhǔ)引哀转(zhuǎn)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板书设计:

两岸连山

地貌特征(山)奇特险峻

群峰对峙

大水猛涨

三峡夏

江流湍急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春、冬素湍绿潭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哀猿凄清

有形有色、有声有情

三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揣摩作者笔法之精妙,培养初步的文言语感。

2、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优美意境;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三峡风光的美丽,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

[教材简析]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弘,分写特征分明。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潄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与引导,但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翻译,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师:收集有关三峡风光的图片,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多媒体展示】

⑴略无阙处(毫无)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夏水襄陵(漫上)⑷不见曦月(阳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⑻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⑽飞漱其间(冲刷)

⑾良多趣味(很)⑿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林寒涧肃(寂静)⒁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 精读课文,品析探究

1、 师:我们应带着美的眼光来寻找三峡的最美所在,大家看看三峡的自然景观最美美在哪?

?注】美在山,美在水。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2、 师:作者是如何写山的呢?

?注】三峡的山独特之处在哪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

3、师:作者是如何写水的呢?

?注】万物因水而有灵性,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么顺序来写水的呢?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什么来写的?

?多媒体展示】 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绝(引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若说夏水用豪放派来形容的话,那么大家想一下春冬之水应用什么来形容?(婉约)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4、 师:同学们,三峡很美,你能用“三峡的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山美,水美)

[例]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5、师: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注】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话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 比较欣赏,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2、师:《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注】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3、师: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想象未来的三峡美景。与文中的三峡进行比较欣赏。

4、师生交流整理有关三峡的诗句。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飞舟已地万重山

②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③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⑦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 教师小结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七、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写山:连绵高耸(静)

写水:凶险迅急(动)

冬之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景:悲寂凄清(情景交融)

三峡,教案篇3

一、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二、注释:

1、《三峡》: 选自《水经注疏》。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2、自,从,由;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3、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指月亮。

5、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漫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或:有时。

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白帝:白帝城,在现在重庆奉节东。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么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以:当作“似”;疾:快。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素:白;湍:白色的急流;回:旋转,这里是回旋,回荡的意思。

10、绝巘:极高的山峰;巘:山峰。

1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悬泉:从山崖上流下来的好像是悬挂着的泉水。漱:冲刷。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良:真,实在。

13、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

14、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

15、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连续不断,格外凄凉。 属:连续;引:延长。

16、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传来(猿猴)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17、巴东:郡名,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18、猿鸣三声泪沾裳: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衣裳。

三、知识点解析:

1、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他通过考察发现了三峡的那些科学资料?他还是散文家,通过游览又有那些感受?

通过考察,他发现三峡两岸高山相连,隐天蔽日的雄奇,夏水泛滥的迅猛,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的多趣,秋景的肃杀与凄异。

他的感受随景而变,看到夏水迅猛感到“奇”(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看到春冬之时山水的清荣峻茂感到“趣”(良多趣味);

看到秋天林寒涧肃高猿长啸感到“凄”(猿鸣三声泪沾裳)。

2、联系上下文,比较各组括号里的词:(一词多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从,由,译“在”

自非亭午夜分 (自):若,如果。

(2)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似,像。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以):因为。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其):那;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它的。

(4)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

鸠曰,“何故?”(故):原因,缘故

(5)至于夏水襄陵(至):到了

每至晴初霜旦(至):到

(6)沿溯阻绝 (绝)断

绝巚多生怪柏 (绝)极

哀转久绝 (绝)消失,停止

(7)回清倒影(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清):清澈

3、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三峡,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三峡,教案篇5

?教学目标 】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三峡,教案5篇相关文章:

文明礼仪教案5篇

英语小班教案5篇

成长教案5篇

邮票教案5篇

艺术大班教案5篇

语言活动教案5篇

观察活动教案5篇

音乐小月亮教案5篇

山行中班教案5篇

搭纸杯教案5篇

三峡,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