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编写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信心,教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和任务,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日出教案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日出教案篇1
本课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对《海行杂记》有了了解。多数学生去海边看过日出,对这篇课文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课文)
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说得很好。)能不能把你说的这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读第3自然段)
2、通过他的读,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情景。)
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晴天日出时的情景,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第2自然段)
3、你读书很认真,这两个自然段是写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请你们把这两个自然段一起默读一遍,把描写太阳升起来时的动作,颜色变化的词找出来,做个标注,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能按课文的顺序进行学习。)
下面我们来汇报学习的`情况。
(1)我们在汇报时,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学生汇报:
①我喜欢写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我想说说作者为什么目不转睛地望着,作者天天看日出,知道这时候太阳马上要出来了。
③“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觉得太阳特别可爱。
师:你能读出太阳的可爱吗?(学生读句子。评议。)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果然”一词,不用行不行?(大家讨论、争议,各抒己见。)
师归纳:“果然”一词用得很合适,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出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师:同学们很用心地读了课文,才有这些见解。我们继续往下看,太阳是怎样一点一点升起来的。
④“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板书:负着重荷一步一步跳出海面
师:你来读读这几句话吧!(课件:图片)
师: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同桌互相说说哪些词语要读得抑扬顿挫,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⑤“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
“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写出了太阳的强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正是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我们刚才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发言。(1)走进云堆。(2)冲出重围。
(板书:走进云堆冲出重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2)体会“这不正是伟大的奇观吗?”
4、读全文,听音乐。
5、这样一篇语言精美的文章我们学完了,巴金的作品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板书:
海上日出
负着重荷
走进云堆
晴天时
一步一步
有云时
跳出海面
冲出重围
伟大的奇观
总评:
本课的设计层次清楚。以学生为主体,安排了教学环节。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点是体会作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色。文章语句优美,是学生朗读、体会、积累的好资料。学习课文时,老师安排学生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这一学习活动的安排,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品词品句的能力。语文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学生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能体会出语言的妙处。这样进行教学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本课在教学时,虽然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但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更有趣些。
日出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屋檐、捣衣”等5个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那样熟悉亲切、宁静祥和,它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热闹,却让人迷恋向往。这就是-----乡下人家。
3、揭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依次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学习生字:屋檐 鸡冠花 装饰 和谐 捣衣。 读准多音字鸡冠花,理解屋檐和捣衣。
3、概括内容,完成填空。
屋前搭( ), 门前开( );
屋后( )成阴, 院里( )成群,
河中( )戏水; 夏日院中,吃晚饭,
还有,秋夜( )高唱催眠曲。
4、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5、让我们走近农家,一一领略。
出示课文第一段。一生读。
问:是什么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出示图片)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别有风趣”的意思?(与众不同,特有的)
是的,它不是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也不是竖着的大旗杆,它是乡下人家所独特的装饰——读。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小结:这就是乡下人家。
6、除了种瓜,乡下人家还会种些什么呢?(花、竹)出示第二段。
一生读“花”的部分。乡下人家都爱养哪些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你们养过没?这段文字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1什么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节、季节)比如(略)
2什么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常见的、好养活的、却也很美)
一生读“竹”的部分。
1从他的朗读中,你又仿佛看见了什么?(竹多、笋多)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多么可爱的笋娃娃啊,谁来读一读?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拟人)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分别用朗读来表现这门前屋后的美景图;
这里作者先介绍门前的鲜花,再介绍屋后的竹笋,这样的写作顺序叫(方位顺序)
6、听,这是什么声音?自由读一读第三、四两段。从这些标红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说说。(率领、耸着、大踏步;游戏、扎、从不吃惊)没有统一答案。
男女生分读两段。
小结:这些场景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这就是乡下人家所特有的风景。
7、总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日出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一刹那间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图画没有也不可能把过程表现出来。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全班边听边想象
3、再看课文中的彩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a、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b、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c、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d、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4、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二、三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讲读四、五自然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2、指导观察课文彩图: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
3、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5、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练习:
1、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2、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5、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
6、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五、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听写生字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日出教案篇4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淘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谁看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海边欣赏吧!图片:海上日出
师:看了海上日出的景观,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海上日出的景象太美丽了。
生2:我真想亲眼看看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
师:是呀,实在是太美了!巴金爷爷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今天,我们就走进《海上的日出》,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面。(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放声朗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表扬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
(设计意图: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后进生)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3、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一刹那镶扩大范围负着甚至染成
重荷重围
(1)多音字荷、重
荷花重荷
给它选择正确字义a、承当b、负担
重担重围
给它选择正确字义a、重复b、层
(2)一刹那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刹那间”的近义词“转眼间、一会儿。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不用词典,咱们也能理解词义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理解积累词语的方法)
(3)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师画云,让学生“镶”边
(4)哪个字难写
再读生字一遍加深印象
4、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读课题,有时根据课题就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生动地了海上日出这一景象?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思考哪一句话作者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4)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①说说什么是“奇观”?这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奇观”指雄伟、壮丽又少见的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②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是一种奇观?
让我们赶快随着巴金爷爷优美的文字去细细欣赏海上的日出吧
三、品读课文,
(一)日出前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作者看到了什么?用笔勾画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的词语,并展开想象。
(一片浅蓝、一道红霞、亮光)
(2)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象是怎么做的?他的心情怎样?
理解“不转睛”“知道”的含义以及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通过多次、细致地观察、了解了日出前天空、云霞的变化规律。)
(3)出示金钥匙:(是啊)阅读时,应该想象当时作者在做什么,体会作者的心情(能深入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体现本课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二)日出时
1、请你们把这第三自然段默读一遍,找出让你为之一动,不知不觉,让你爱上它的句子。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下面我们来汇报学习的情况。 (我们在汇报时,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学生汇报:
(1)“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觉得太阳特别可爱。 师:你能读出太阳的可爱吗?(学生读句子。评议。)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果然”一词,不用行不行?(大家讨论、争议,各抒己见。) 师归纳:“果然”一词用得很合适,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出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并比较说说“果然”与“忽然”、“突然”的意思。 师:同学们很用心地读了课文,才有这些见解。我们继续往下看,太阳是怎样一点一点升起来的。 ④“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作者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的好方法。)
师:你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师: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同桌互相说说哪些词语要读得抑扬顿挫,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⑤“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写出了太阳的强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正是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我们刚才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
(5)想像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
(6)让你用一句话赞美它吗?你想怎么说?用一个词?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这段话。
四、谈话总结,学习写法。
1、师: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像……)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习得方法。)
五、配乐朗读,整体感受。
让我们再次美美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次感受“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设计意图:阅读文章不仅要驻足欣赏精彩之处,还应注意回归整体。)
板书设计:
日出前蓝—红—亮
海上的日出日出时负升冲跳
(伟大的奇观)日出后
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海上杂记》,是作者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赴法留学,途径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这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短小凝炼、精湛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学时,要抓住课文的特点,通过探“实”、“现”、“形”、“寄”、“情”、“赏”、“奇”,再观作者的艺术形象,从而净化字里的感情,陶冶字里的情操,美化字里的心灵。对这篇课文教学的思考是: 一、着眼于“读” 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课堂上我安排了自读和范读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先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指名读一读课文……整堂课自读有学生自由的读,有学生尝试的读,有学生合作的读,有老师有层次指导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的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最后教师或学生边诵边背全文边配放乐曲,使全体学生轻声跟读,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的烙印。
二、入手”尾句“ 在引导学生对课题和首段的分析之后,可采用“潜底反浮”的散法,直插尾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牵一发而动全文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和“奇观”各指什么。接着指出:海上日出究竟有什么“奇观”呢?用这个悬念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奇观”上带回到课文中。 三、再现于“形象” 围绕“奇观”引导学生品词嚼句,再现“奇观”之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中要抓住的一个特点。教学时应把握好几点: 1.引导学生在“动词”上着墨,想象太阳上升时形状及过程。 2.引导学生在“红”字上着笔,感悟颜色的可爱。 3.引导学生在“亮”字上落笔,体会光亮的变化。 四、升华于情感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从这幅日出图得出:太阳都使劲上升”、“冲破”云彩,突破“黑云”把光亮送向大地,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熔铸着作者对光明向往的浓重思想感情。
日出教案篇5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准备】
1.了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课件。
2.学生观察猫。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认识猫。(家猫、波斯猫等)
⒉学生介绍猫。
3.师归纳。(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正音,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写猫老实、贪玩,但尽职。
第二自然段:写猫高兴与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
第三自然段:写猫“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猫小时候十分淘气可爱。
2.检查字词性格 任凭 贪玩 尽职 屏息凝视 稿纸梅花 变化多端 跌倒 开辟 枝折花落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全文,看看老舍先生着重写了对猫的哪些方面的感受?(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板书:古怪、可爱)
2.浏览全文,联系上下文画出猫的古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板书:老实——贪玩——尽职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胆小——勇猛)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写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划分段落第一段(1-3):写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猫满月时十分淘气可爱。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
日出教案篇6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一课《海上日出》,第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第一单元,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体会抒发的美好感情,注意观察景物上,表达顺序上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本篇课文是精读课文,安排两课时。
本班学生42人,朗读能力较好,基础薄弱,思维迟钝,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较差,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六、教法选择:
看图,读读、讲讲、评评、比比、练练。
七、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学习。
八、教学准备:
海上日出的录像,图片,课文范读的音乐。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及课文内容
本文作者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市。80年代以来被誉为“文坛泰斗”。
每当人们来到海边,总忘不了早早起来看海上日出,那是一种怎样壮观的景象呢?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你不仅会如同亲眼看见大自然的之一伟大奇观,而且会被作者的细心观察和生动地描述所折服。仔细观察图画,看一看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播放海上日出录像。(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练习口述图意。
1、老师提示学法。
先整体观察,再仔细观察细微部分,最后回到整体印象。练习边观察便叙述。
2、检查交流
第一幅图:描绘了太阳刚刚升起时的景象,图的下方全是海水,说明是在海上看日出。太阳比较接近海面,红而圆,没有夺目的亮光,说明太阳刚刚升起。
第二幅图:描绘了太阳被云遮住是的景象。
(三)教师伴着音乐范读课文,学习字词。
1、让学生边听边看课文,对不懂的字词做好记号。
2、检查交流初读情况。
fànchà
范(范围)(示范)刹(刹那)
xiāng
镶(镶牙)
3、练习辨字组词:
辨()辩()辫()
4、学习新词,并口头造句。
目不转睛:
灿烂:
刹那:
夺目:
奇观:
(四)引导理清课文层次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同桌讨论商量。
第一段(1自然段)“我”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第二段(2、3自然段)“我”在晴朗无云时看日出。
第三段(4、5自然段)“我”在有云时看日出。
第四段(6自然段)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五)板书设计:
一、时间、地点、次数
1、海上日出二、无云看日出
三、有云看日出
四、赞美奇观
(六)作业布置: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十、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教学目的基本达到,学生学会了3个生字,能理解5个词语的意思,能通过看图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按时间理清课文脉络。
缺点:在词语学习时练习太少,板书太多,没有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
日出教案篇7
教学内容简介:《海上日出》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学习目标:
一、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学习重点:
一、理解课文2—5自然段日出全过程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二、学习作者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描写顺序,体会日出的全过程。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学习难点:本课学习的难点有两处:一处是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及深刻的含义。另一处是理解日出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的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仔细读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理解各种不同天气的日出景象,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师:课前安排学生观察不同天气的日出景象,储备知识经验。准备有关日出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日出,引导学生读读。问:你见过日出么?在哪里见过?
生:见过。
生:在电视上见过。
生:在自己家里的小院里看见过日出。
2、教师:你觉得日出景象怎么样?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很漂亮,很美丽。
生:日出的时候,太阳周围的云都是红彤彤的,太阳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并不耀眼,可是过来一会再看就非常刺眼了。
3、教师: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教师板书:海上,问:那么谁在海上看过日出?
(因为本校地处内地农村远离大海,所以许多同学直摇头。)
4、教师:请同学们想象画面:寂静的黎明,一只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这是一轮红日从辽阔无际的蔚蓝的大海上冉冉升起来了。这就是本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海上日出。
学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同学们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海上日出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非常美丽,非常漂亮。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和我们陆地上的日出景色不一样。
教师:看来你挺会观察的,那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在海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太阳和云,还有无边无际的大海,一层层的浪花。
2、教师:这位同学真棒!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真好!那么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海上日出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是按照太阳升起的顺序描写的。
教师:对了作者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也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是按照太阳升起的顺序描写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课文,静心体会,海上日出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标出自然段。)
教师:课文老师朗读完了,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还有好多同学标出了自然段,看得出大家平时就很注意学习。那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海上日出真的很美丽,很漂亮。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很奇妙。
生:海上日出很伟大。
2、教师:看来大家确实是用心体会了,那么作者也就是巴金爷爷在看海上日出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迅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来。
(学生浏览课文)
学生汇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教师板书:伟大的奇观)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刚才同学们着的很正确。(教师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是一个反问句。
教师:你真棒!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是伟大的奇观。
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教师:句子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
生:指的是海上日出。
教师:对了,那么这一句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生:我认为这一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生:题目说明了奇观是什么。
教师:那么题目与这一句合成一句话是什么?
生: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3、教师:你说得真好。海上日出到底是怎样的奇观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
教师:你从第一段中了解到了那些?
生:我了解到了作者看日出的时间是天还没大亮。
生:从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中我知道了是在海上。
生: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还说明四周的确是非常清静。
4、教师:同学们真会学习。第一段向我们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这就是日出之前,那海上日出又是什么景象呢?请大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2—5自然段,划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句子,教师巡视)
教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自学了2—5自然段,想一想,平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解决的?
生:可以先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了重点词就理解力重点句子。
生:可以查阅资料。
生:可以展开想象。
生: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5、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都是好办法。现在就在小组交流自己划出的难理解的句子,共同解决。
(学生小组讨论与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谁先来读读自己觉得难懂的句子?
生:我是这一句:转眼间天空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教师:这一句我们该怎样理解?
生:转眼间说明时间很短。
生: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说明了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教师:你真会思考。这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还知道了那些?
生:我从目不转睛这个词中了解到作者看得非常认真。
生:我知道了这一段写的是日出之前天空的变化。
生:对,我也认为这是写日出之前的景象。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给这一自然段加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呢?
生:日出之前。
生:红霞布满天空。
(2)教师:你们真会思考。谁再来读读自己觉得难懂的句子?
生: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阳光。
教师:这一句是写了什么?
生:写的是阳光照在水面上。
教师:为什么说水、天都不容易分辨了?
生:因为水能照出蓝天的颜色来。
生:水还能反射太阳光,所以作者说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阳光。
教师:这一句写的是在阳光照射下水天相连,一片灿烂的景象。这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我们可以给这一自然段加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呢?
生:云中的太阳。
生:走进云堆
(3)教师:说的真好。还有难理解的句子么?
生: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教师:这位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的两句话,这两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生:这一句写出了太阳突破黑云的场面。
生:透、 镶、 冲、 染表现出了太阳的伟大力量。
教师:好,你真了不起,一下子把描写太阳的几个关键字给找出来了。谁还有想说的?
生:这两句写出了太阳冲出重围,染亮一切的壮丽景象。
生:表现出了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表现了日出的伟大。
教师:大家理解的真透彻,这一自然段可以加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呢?
生:光芒不可阻挡。
生:伟大的日出。
生:冲出重围。
(4)教师:大家看来理解是很透彻了,老师个人认为冲出重围更恰当一些。还有吗?
生: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生: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教师:谁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这两句是写了太阳升起的情景
生:一刹那间说明变化很快。
生:可爱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太阳的喜爱。
教师:你想的真是与众不同,太好了。
生:作者用了你人的修辞方法,具体又形象的描绘了太阳升起的场面。
教师:你说的真好。这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可以有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
生:太阳冉冉升起。
生、太阳跃出海面。
五、感情升华,朗诵课文。
教师: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绚丽,现象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
生:欣喜。
教师: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这篇课文呢?
生:应该带着高兴、欣喜的心情去朗读。
生:我认为应该读出海上日出的奇妙与伟大来。
生:应该带着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去朗读。
教师:说的真好。你就在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好吗?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六、教师总结,拓展升华。
教师:好文章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希望大家今后留心观察,勤于练笔,描写出美丽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好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课文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生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让学生先联系自己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讲解课文时,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开始,让学生对海上日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认识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这一学习活动的安排,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品词品句的能力。语文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学生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能体会出语言的妙处。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段落和词语的理解。本课在教学时,虽然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但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更有趣些。
日出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学习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注音:
霞光 范围 纵横 一刹那 镶嵌
2.走进作者:巴金,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代表作:长篇小说《家》、《春》、《秋》等。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 )(刹车) ( )(荷花) ( )(重要)
刹 荷 重
( )(一刹那) ( )(负荷) ( )(重围)
4.解释下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 )
镶:( )
奇观:( )
果然:( )
二、合作探究
1.快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本文分为几段?每段讲了什么?)
全文共( )自然段: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2.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时间 地点
环境 事件
“常常”说明( )
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描述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讨论交流回答:
三、课后练习
(一)朗读读第二、三段:
1.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
2.理解“目不转睛”,“知道”的含义以及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3.再默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太阳升起时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
4.读描写太阳跃出海面的两句话,体会用“负着”、“一纵一纵”、“冲”、“跳”等词语的好处。
(二)朗读第四、五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2.云层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读这段课文,思考看到有云情况下的'日出有何感受?这也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感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日出教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