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内容理解的具体表达,通过细致的读后感,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和分析能力,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觉醒年代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觉醒年代的读后感篇1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有人说始终以人民为本,有人说始终以和为本,还有人说始终以人为本……
一百年前,一艘小船在浙江嘉兴南湖上停泊着,并不起眼的它,却庄严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它就是红船。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它现在正带领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告诉了我们青年不能因循守旧,刻舟求剑,必须有力潮头敢为人先。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总是在想,那时候的青年到底该是有多清醒,在一片混沌的中国,选择了一条这样的道路,选择了一条当时虽然很难成功,但成功了定然可以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路。
我很幸运生在一个这样的时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青年,是这个时代的顶梁柱,越是乱云飞渡,惊涛拍岸越要处变不惊,越要像我们这样的青年站出,扛起这个国家,接过上一代的接力棒,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两百年前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表明了中国青年的立场,中国青年们要一个统一的中国,要一个思想先进的中国。两百年后的我们,日夜受到马克思主义熏陶,生活在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幸福指数高,安全的国家——中国。
上一辈青年创造了一个奇迹,创造了人类社会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今天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向前辈们的理想进发,如今我们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为严峻。我们不能忘了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于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觉醒年代的读后感篇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但是我们仍要铭记先烈的英勇事迹。
暑假里一部电视剧火了——《觉醒年代》。我抱着好奇与疑惑,打开了这部深深影响了我的电视剧。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青年人蓬头垢面,破衣烂衫,走上了刑场。但他却仍然带有信念,眼里却依旧有着光。这位青年当时只有23岁。他被铁链束缚了手脚,铁链与地面发出摩擦的声音。周围是一片寂静,除了这点声音别的什么也没有。青年光着脚,越往前走,步伐越沉重。他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眼中没有一丝的后悔或遗憾,似乎他做出了献身的准备。
这么做真的值得吗?
或许青年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的`从容告诉我——值得。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后果。他也有血,有肉,有心啊。他爱他的父母,爱他的兄弟,他也有感情。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些关系的前提是,他是一名中国人。他也爱他的父母,他的兄弟,但他更爱中国。如果没有了大家,何谈小家呢。回首从前,他笑得真挚开朗,但现在他却显得十分成熟。有多少先烈用最好的年纪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呢?只能说是数不胜数。
当战争的号角吹响,革命战士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又是怎样的情感在推动他们前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用鲜血染红国旗,用生命铸就今天。
他们就是红旗上最亮的星。
他们住在革命的洪流里,胜利的曙光倾向理想一万丈,他们午睡在北风途经的芦苇荡中。他们吃过草根,睡过山腰,他们不放弃,不抛弃,他们是长在岩石里的松柏,是饱经风雨的梅花。他们梦想中的国家美好一片,也终于通过他们的努力实现。
硝烟未停,奋斗的脚步越发坚定。
我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被甘霖滋润,被花香萦绕,但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牢记使命。为祖国富强献计,为国家繁荣献身。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国人民拼搏奋斗,今天的中国,在他们的手中创造,在他们的手中改变。因为他们中国才能锦上添花。在将来的一百年中。中国也必将在我们手里繁荣。在我们手中强盛。
电视播完了,但我的心却翻起波澜。浪花拍打着快速跳动的心脏,我知道是未曾演完的历史,在提醒着我,催促着我。
觉醒年代的读后感篇3
故事的开始,日本早稻田大学内,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听闻了袁世凯的行为,都感到了羞耻心。众人义愤填膺,纷纷举起了右拳抗议着。虽然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但是却总有一些顽固子弟依旧执迷不悟,推崇着君主立宪制度。与此同时,李大钊与陈独秀单独见面。
通过电视剧,可以看到当时陈独秀的外貌,他的头发又长又乱、胡子又长又散、衣服杂乱不堪。
在全国上下中,都能排得上名字的一个人,却似乞丐一样,吃着别人的剩饭。他为革命任务负重、为国家斩草除根、为人民舍弃一切。陈先生是个忠心、聪慧的革命家,他乐观面对留学生的唾骂,他依旧面带笑容,他是一个内心无比坚强的人。
他回国后,立志救国,没有向那些位高权重、且站在对立面的.高管屈服,他积极发表言论、发表文章,决心拯救国人之政治觉悟,觉醒新一代人,为推翻袁世凯做出了极大地贡献。
陈延年和陈乔年是陈同志的儿子,但是他们没有以父亲的名字和地位欺负别人,而是在上海滩勤工俭学,并且代替其他工友受苦。他们永远不会叫苦,并且孝敬、简朴。
当他们的姨妈带来了包子和蛋汤,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收下,尽管肚子早已饿的咕咕乱叫。我敬佩他们的坚持、简朴、不服命运的高尚品质。他们的礼貌。朴素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是新一代的模范,是国家升起的新星。
?觉醒年代》不仅是觉醒国家,更是觉醒人民。以民为本,创建一个新共和国。
只有新思想、新道德的人才能有如此之觉悟,我们新年青也应该有此觉悟!
觉醒年代的读后感篇4
“我只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题记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这荡气回肠的歌词不禁让我联想到我最近在看的《觉醒年代》这部剧。这部剧从开播到现在,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好评,这背后的一切不仅是由于剧中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实际情况,更是由于剧中充分展示了那群青年即使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仍然心向光明,向上走的精神面貌。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那个时代,那些青年人,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偏偏就是这些人拿起了手中的笔一点一滴拯救国人迂腐的落后思想,一笔一画描绘祖国的宏伟蓝图,为那个久病难治的中国寻求一点的出路。
在剧中,被捕学生不畏强权,勇敢伸出自己的拳头向这个社会的不公不义据理抗争;李大钊先生扎根群众,表现出鲜明的革命性;陈独秀一生不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陈延年、陈乔年烈士赴法勤工俭学,宁死不跪;蔡元培先生置身北大,雪中三请陈独秀,扛着巨大压力支持学生运动;辜鸿铭先生以国为大,致力于翻译事业……
希望今天的人们可以了解那些舍弃小我拥抱大我的先驱,记住那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名字,不忘今天幸福生活的来路。
我已经不记得是在哪看到的这段话了,但记得大致意思:我们站在历史后来人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到他们的伟大。但其实,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深重得多。因为我们看见了他们的胜利,所以能感受到他们的奋斗意义重大,而他们在牺牲之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有多大意义,也不知道我们要用多少年才能迎来胜利,甚至不确定我们能否胜利。他们抱着一腔热血,在牺牲之时所能依赖的只有满怀的信念。原来我一直知道他们的伟大,却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一观这觉醒年代的故事,他们绝不应该只是存在于教科书的白纸黑字,而是笔笔用血泪和牺牲写就的真实的不该被忘却的历史。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贵之时期也。回望青春年月,你能看到导弹之父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肝胆之父吴孟超……他们以青年之躯铸就了以“父”之名。他们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书写了他们那代人的青春华章。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学习先辈,创造未来的新征程。
觉醒年代的读后感篇5
在初一到初二的转换期间,我对于历史这门学科几乎提不起一丁点兴趣,甚至考出的成绩也一次不如一次。在我和我的父母都苦恼要如何提升这门成绩时,我的一位同学无意间提起他们历史与社会老师推荐的历史剧——《觉醒年代》。
第一次打开这部电视剧前,我所知道的陈独秀还仅限于他是和李大钊前辈一个年代的人。只偶尔从他人口中听说一些。只不过都不算什么好话。
我的妈妈对于什么事情都比较中立,她对于陈独秀同志还是当作一位伟大的革命前辈,因此对他十分尊敬。但当我看完几集之后,感到有那么一些不解。一位革命先辈,如此之粗鲁的对待他的两个亲生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
不给他们住,不给他们吃,我心想这样的父亲连自己的孩子都照料不好,又何德何能改变一个民族,改变一个国家呢?
我满心疑问的去问我的妈妈时,我妈却告诉我:“家国不能两全。”
但当我看到陈独秀同志在进行革命时,他眼中的光芒,狠狠的刺中了我,改变了我的想法。他在连夜撰写稿子时所散发出的学者独有的爱国情怀是几乎无人可以比拟的。
当你的家乡被外兵侵略的几无所剩,你是愤慨着握紧拳头?还是默默的`流下眼泪?青岛被霸占,剧中的郭心刚一夜白头。焦虑不安恐袭着他,精神上的苦痛与身体中的责任感一同反复鞭打着他,他最终,没能够带白兰回一趟他的老家。看一看青岛,看一看他的家。郭心刚先生,您看到了吗?山东带着和平一起归依中国了!
一群热血的青年聚在一起为国家谋出路,这就是未来吧!在看之前就有耳闻这部剧的感人至深,也买好餐巾纸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看到脸上还有腮腮肉的乔年和延年脚上绑着铁链,一步一步踩入血泊之中,划出一道道血迹,脸上的笑容和几年之前却又重合在一起,我的眼泪还是没有憋住。乔年在剧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哥哥的好弟弟,哥哥说什么就是什么,有危险时也不害怕,因为哥哥会义无反顾的护着他。可延年为了革命先一步离开了人世,有人说在那一段时间里,乔年一定很孤独吧。但其实,他应该知道,他也确实知道,他的哥哥一直陪着他。所以他变得勇敢,不再躲藏在别人身后,他长大了,不需要一片避风港。已经可以成为别人的一片避风港。混沌之中,总有人会义无反顾。
这世界本不是光明的,不正是因为他们点燃烛光,才照亮了前行的路吗?
觉醒年代的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