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波心得体会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你知道吗?只有发自内心的心得体会才能更打动人,在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毫不保留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这是一种情感的卸载,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廖俊波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廖俊波心得体会7篇

廖俊波心得体会篇1

忠诚干净担当,这就是廖俊波同志,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奋斗的一生,可以说他把他满腔的热血都投身在为群众做实事上来,他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是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该学习的楷模。

现在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正需要像廖俊波同志这样的好干部,因此,我们要学习他身上的品质,将其转化成自己前行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性质与理想的体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想着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向基层,多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时刻以为群众谋福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更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牢记党的宗旨,务实能干,廉洁自律,敢于担当,心系群众,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只有党的队伍纯洁、朝气蓬勃、为群众着想,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当然,学习不能是纸上谈兵,要将理论付诸实践,不能只是学过了就算了,要将它贯穿在工作中,应用到行动上来,要学有所得,要以他为标杆,向他学习,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我们党员干部都要谨记自己的使命,在其位谋其政,敢于担当,信念坚定,务实重干,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引导党员干部以廖俊波同志为学习的榜样,做到行动自觉、纪律自觉,践行“四讲四有”,做到“四个合格”,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廖俊波心得体会篇2

学习廖俊波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做苦干实干的组工干部。入党25年,廖俊波同志始终牢记党性原则,在大是大非前坚定立场,舍小家、顾大家,几十年如一日,勤勉敬业,抓工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始终奔忙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抢险救灾等工作一线,以忙为荣、以苦为乐,一直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学习廖俊波同志,就要始终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结合组织工作实际,从大处作眼,从小事做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在服务党的事业、服务人民中锻炼成长。

学习廖俊波就要学习他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做开拓奋进的组工干部。廖俊波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以敢于突破、敢于担当工作精神精神和务实的作风,推动了政和县的巨变、武夷新区的日新月异。在新形势下,组织工作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课题,创新创优是组织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选择,也是组织工作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都要向廖俊波同志那样,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培养创新的胆识,打开创新的思路,锻炼创新的本领、投入创新的实践。特别是在从严治党、从严治干部的新常态下,更要围绕从严干部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干部监督进行积极探索,克服重选拔轻管理的现象,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执政骨干队伍。

学习廖俊波就要学习他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做勤恳务实的组工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廖俊波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他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心里始终惦记群众的安危冷暖、把增进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用真情和实绩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感谢和赞誉。廖俊波同志是当代党员的楷模,更是组工干部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找准自身的定位,要忠诚于党的事业,深深热爱组织工作,立足岗位实际,恪尽职守,淡薄名利,甘为人梯,务实工作,奉献才干。特别是作为组织部研究室工作人员,更要锤炼严谨细致、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勤勉务踏实地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学习廖俊波就要学习他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做克己奉公的组工干部。“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廖俊波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生前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就是学习廖俊波同志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严格自我要求和自我约束,牢固树立奉献的意识,始终保持组工干部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做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践行者,用云水一样的容人襟怀,松柏一般坚定的信念实践人生的价值。

廖俊波心得体会篇3

而今,廖俊波同志离开了我们,他的一生就此戛然而止,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向我们展示了一线总指挥的时代情怀。

深入一线的情怀。在政和这个山区县城,发展十分滞后,因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为此,他刚到这里,便主动深入群众,找出发展长期滞后的原因。虽然是县委书记,他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拈轻怕重,而是深入贫困村,开展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推进精准扶贫。他带头扑下身子,卷起裤腿、跑田坎,穿长筒雨鞋走烂泥田。他找到了贫困群众的症结,那就是农民发展生产,不知道钱从哪里来,为此,他牵头带动政和县在全国率先开展小额扶贫贷款试点,用200万元政府保证金撬动支农信贷3000余万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廖俊波同志真正领会了一线总指挥的精髓,那就是工作在一线,生活在一线,调查在一线,这样才能真正当好一线总指挥。

敢于担当的情怀。要发展,就得招商引资,在重要的招商项目中,他始终做到亲自会见、亲自接待、亲自协调、亲自洽谈,为的就是给县里引进项目。在他的带队招商下,组团式引进了65家电机企业,总投资32.4亿元。在城市建设中,每个项目的关键点,他都亲自参与,为的就是让各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体现了新时代一线总指挥的担当精神。

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在廖俊波眼里,摆脱贫困,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他为了23万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立足于打基础、利长远。坚持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给后一任打基础。为此,一年到头,他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双休日、节假日,他几乎都在政和度过,成为了干部眼里的铁人、工作狂。他让一个长期处于全省末位的扶贫开发重点县,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的路子。在他眼里,能够当好一线总指挥,能够带领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就是一线总指挥最大的使命,就是生命中最大的自由和快乐。

廖俊波心得体会篇4

“我知道,当你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完全属于这个家了,更多的,你属于党,属于党的事业。”“作为妻子,我理解你,我想对你说,那一诺,我无悔!”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内,廖俊波妻子林莉用哽咽的声音在讲述,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21日上午,由中组部、中宣部和福建省委联合举办的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各主办单位、中央和国家机关及首都各界代表700多人聆听了报告。

廖俊波同志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曾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他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主席台两侧的电子屏幕上,一幕幕播放着廖俊波生前的动人影像,伴着报告团成员的深情讲述,将观众带入无限的怀念,不少人一边听、一边擦拭泪水。

“俊波同志经常念叨,他心中有一个大梦想——为政和人民建一座有归宿感的城市。”政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满生的讲述,将那个带领干部群众破局开路、摆脱贫苦的县委书记形象,又展现在人们面前。

福建政和,地处闽北山区,交通闭塞,发展滞后,经济实力长期处于全省末位。带着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2011年6月,廖俊波走马上任。

在任政和县县委书记期间,他立下誓言、迎难而上,以“背石头上山”的劲头带领干部群众开拓进取,使该县从“省末位”跨入增长速度“省十佳”,累计减贫3万多人。

拿口镇、荣华山、政和县、武夷新区……廖俊波干一行,爱一行,所到之处,无不留下印记,树立了口碑。

在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党支部书记袁云机的记忆里,廖书记不仅给他们出了不少摆脱贫困的金点子,还送上了奔向小康的金钥匙。“‘大家放心干,赚钱的事,你们自己投资;不赚钱的事,由县里、镇里来做。’他的一番话让我们开了窍,也点燃了我们创业的热情。”

闽北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黄旭辉曾多次采访过廖俊波本人,那个脸上总洋溢着微笑、一身干劲似乎永远使不完的廖俊波,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当看到廖俊波学习考察谷文昌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时,黄旭辉觉得自己真正走进了廖俊波的精神世界。

“东山、政和,福建的一南一北,同是县委书记,谷文昌精神穿越时空,深深教育激励着廖俊波。”黄旭辉说,廖俊波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中,不忘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立志永远当为人民奉献的人。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廖俊波去世后,许多群众自发从各地赶来吊唁,为他守灵;短短七天里,就有40多万人次在微信公众号上悼念他。

“不忘家乡的故事,不忘家乡的味道,这就是——乡愁。”廖书记的话,仿佛仍在袁云机的耳边回响。她动情地说:“如今,绿水青山留住了我们的乡愁,您也永远留在我们百姓的心里。”

廖俊波虽然走了,但他把脚印刻在这片热土上,把俊朗的形象印在百姓心间。

廖俊波心得体会篇5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个党的好干部,一个人民的公仆就此离去,带给人们无限的悲痛。走近廖俊波,我们可以看到,他曾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受到中央领导的会见和表彰。在惋惜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感动和敬佩。

“扛”字显担当

廖俊波的优秀在于他的责任与担当。政和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发展长期滞后,是为数不多的贫困县。11年担任政和县县委书记,他实地调研,主动带头,扑下身去,真抓实干,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发展电商产业。短短几年,政和山乡巨变,不仅摆脱了贫困的帽子,2013年,政和县首次进入全省发展十佳。他用实干的精神诠释了“人民公仆”的内涵,他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人民公仆”的感人篇章,他用责任和担当站好了人民公仆最后一班岗。

“民”字显情怀

廖俊波的优秀在于他对工作的尽职,对百姓的大爱。上任伊始,身兼重任,集思广益,绘发展蓝图。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能让工作欠账。一年到头,廖俊波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是大家眼里的“铁人”、“工作狂”,短短4年,政和山乡巨变,人民安居乐业。不仅如此,他深入群众,他到乡镇考察,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而是与老百姓一起沟通,帮助找原因、想办法、定措施,解决问题。在他的工作当中,始终贯穿的是老百姓的利益,他用自己一颗炽热的心与老百姓结下鱼水情深的党群、干群关系,他用“一生心系群众”的情怀留给百姓温馨。

“廉”字显作风

廖俊波的优秀还在于他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纪律面前没有例外”,狠抓廉政建设。4年来,不仅经济加足马力,更拧紧了党员思想上的“开关”,该县无一例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法犯罪案件。“廉”字当头,以身作则,他用以实际行动感染大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留下清白在人间。

逝者已逝,俱已往已。廖俊波虽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我们不能忘。痛苦和不舍不应该是生活的主旋律,应该化悲伤为力量,他所留下的精神也将勉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热情,让我们带着遗憾和感动,沿着廖俊波同志的足迹行路致远,砥砺前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还有很多他未完成的梦想等待我们去实现。

廖俊波心得体会篇6

廖俊波用心聆听老百姓的心声,真诚地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促膝交谈。廖俊波把百姓所急所忧记在心间,整合各种资源,联系各方力量,为百姓排忧解难。在廖俊波的心里,“百姓无小事”,为民谋福的事就是快乐的事,为了百姓廖俊波甘于、乐于去求人。为了建设荣华山开发区,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廖俊波亲自外出招商,到众多公司上门拜访,捧着一颗诚心,宣传开发区优势亮点。外地客商来访,廖俊波真心真意接待,专业专注交流,贴心用心服务,绝不给投资商制造一个不来的理由,甘愿为日思夜想的高科技项目“跪地求婚”。

廖俊波深知时间的宝贵、速度的重要,廖俊波想走得再快一点,走到更远的地方。因为当地发展等不起,老百姓更等不起。廖俊波想带领老百姓打赢一场翻身仗,廖俊波想抵达的地方是“光荣和梦想”。廖俊波的脚步延伸到哪里,哪里就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廖俊波走到石圳村,“垃圾村”变成了小桥流水、闻名遐迩的“白茶小镇”;廖俊波走到拿口镇,一条让1.3万群众直接受益的水泥路修了起来;廖俊波走到邵武市,占地26平方公里的升级循环经济园区建了起来。

爽朗乐观而又充满活力的廖俊波为民求人、赶路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迟疑,在个人利益面前却坚决止步不行。廖俊波对百姓慷慨温情,“赚钱的事你们来干,不赚钱的事让我们来干”,但廖俊波绝不收客商一针一线,不为熟人朋友行一分一厘方便。廖俊波为百姓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却“三过家门不入”。廖俊波从不对百姓食言,但廖俊波答应爱人陪她旅游的计划却一再拖延,最终再也不能实现。

廖俊波如同一股至纯至澈的清流。他曾告诫年轻人:“人不管走到哪里,身后都有一个碑在。你的事业积累越丰厚,你身后碑的基石就越坚固,你人生的这个丰碑就能树得越高。”廖俊波走了,但廖俊波留下了一座丰碑,上面镌刻着廖俊波的信仰和眷恋。这座丰碑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每一次的瞻仰,都能给我们新的感动和力量。

廖俊波心得体会篇7

以廖俊波为榜样,就是要清正廉洁、率先垂范、无私奉献,永葆政治本色。在对待干群关系上,廖俊波说:“一定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该怎么办。”廖俊波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服务企业时,他尽心竭力,又始终坚持“亲”“清”二字,严守廉洁底线;他舍小家、顾大家,带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了事事带头、时时带头、处处带头。我们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靠每一名党员的具体来阐释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对照廖俊波这样的“镜子”,照出不足、照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基层干部,做足保障,激发他们立足基层、扎实工作、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热情。

廖俊波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看花灯心得体会7篇

爱岗心得体会最新7篇

制作心得体会7篇

个人心得体会7篇

工作责任心得体会7篇

媒体培训心得体会7篇

瑜伽心得体会模板7篇

儿童阅读心得体会7篇

工作安全心得体会最新7篇

收获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

廖俊波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