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心得体会是记录内心感受的文本,所以在记录的时候更要对内心做好深刻剖析,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为了和平》的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为了和平》的心得篇1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向世界表明和证明,这个党是完全不同于国民党和中国领导下的军队的。它的军事力量更加强大,它的领导能力和对国家的凝聚力也更加强大。那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真正诞生于世界!西方的力量再也无法用武力控制这个共产主义国家在世界东方的地位。从朝鲜战争的失败中,西方列强意识到中国100多年的统治历史已经结束,他们不能再指挥中国了。在海上竖起几支大炮,可能会让中国政府吓得浑身发抖,在城管下签订屈辱条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从那时起,西方列强再也不敢用武力侵略中国了。几年后不久,越南战争使美国人再次认识到中国的力量。美军从来不敢跨过18度的北纬线。忌讳一旦接近中国,解放军就直接参战,朝鲜战争给了他们足够的教训。美军出兵以来,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行动中失败过,在有中国背景的战争中失败过。这给骄傲的美国人留下了强烈的心理阴影。同时,他们本能地对中国的军事情绪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特别敏感。
也就是说,在这些与世界最强军事强国的较量中取得的胜利,让世界对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感到敬仰。中国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出访东欧多个国家时,受到了超出标准的盛大接待。这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胜以美国为核心的联合国军队的真诚肯定和赞扬。同时,这场战争也使西方不敢以武力干涉东欧的社会主义新国家,一种功成身退的感觉!
志愿者都是英雄。他们的伟大牺牲和奉献精神,使新中国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使新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无论这种尊重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向那些为祖国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志愿军致敬!
虽然我出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但我还是像个军人。在阅读和理解那段历史之后,我不由得感到内心的起伏。我想写这段话是为了记录对志愿军英雄的崇高敬意!
《为了和平》的心得篇2
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把多年积淀的情感,落实到实际行动,开始着手宣传抗美援朝,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重新学习和认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涌现出杨根思 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有了这种认知和定位,我开始了解我居住的社区周边有关抗美援朝方面的讯息。在一起登山的朋友得知,磨盘山有大连凌水烈士陵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8月15日,我登上了磨盘山,寻找到了烈士陵园,进行了瞻仰。凌水烈士陵园,向世人展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内容的浮雕及碑文,安葬78名大连参加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遗骨,青山松柏,鲜花簇簇,抚慰烈士的英灵。随之我写了一篇散文《瞻仰凌水烈士陵园》,并制作了美篇,以充分表达对英雄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8月29日,我再登磨盘山,再次拜谒凌水烈士陵园,重新拍照和撰文,写了一个专访《磨盘山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重点突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著名战役,英雄人物和相关资料,以及由抗美援朝战争衍生的经典歌曲和影像作品,同样制作了美篇。两个美篇图文并茂,配上经典歌曲《英雄战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激昂慷慨的旋律中,激荡人心,涌起情感上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年已70岁的我,越发激起对70年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情感。记住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再次致敬最可爱的人!
《为了和平》的心得篇3
经历过动荡,方知和平的珍贵;经受过血与火,更珍惜美好的生活。终于,又回到了谈判桌前,谈判代表们重新拾起了士兵们不小心滑落的橄榄枝,回顾艰难走来的战争道路。
我仿佛置身于充满鲜血与荣耀的战场,看到了在零下40度低温里被称作“原木”却仍然排山倒海般冲锋不止的先烈们;听到了上甘岭战役回忆录里被称作“撕心裂肺”的冲锋号声,思绪久久定格在那一个个英勇悲壮的画面,难以平静。
全体将士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和平的生活,可是“海空补偿论”、“易地开成”“细菌战”“战俘遣返”等一系列的无端挑衅行径再一次将中朝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激怒,打!
沉默的炮火突然爆发,带着积怨已久的怒气疯狂的冲向敌军的阵地。“奇袭白虎团”更是一次奇迹般的胜利,由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亲自授予象征着威武勇猛的优胜旗帜的白虎团被一支小分队歼灭,小分队仅用了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金城战役,让妄图扭转战场上不利地位的李承晚受到了沉重打击,再也不叫嚣单干,是中朝方面在停战后处于十分主动的有利态势。最终促成了停战协议的签订,久经征战迎来了久久盼望的和平曙光。
那被美国人惊呼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是先辈们用鲜血铸就,也是我们当代军人该永远珍惜和传承的军魂,从中凝聚起“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正能量,守护国家安全,捍卫民族尊严,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神圣使命。
现观今日,能占方能言和、能战方能止戈的道理至今仍然受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所面临相应的挑战也愈来愈大,有些国家没能够正确认识这一必然趋势,所以一些过激的言行也在不断的愈演愈烈,甚至个别弹丸小国更是挑衅闹事,使得自身处于众矢之的。
作为新时期革命军人,我们要从伟大纪念的纪录片中汲取精神营养,将小我融入到时代洪流,让个人建制和时代发展相得益彰,用务实的行动去成就我们心中永恒的“强军梦”。
《为了和平》的心得篇4
昨天晚上,写完了作业,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无疑中看到了中央六电影频道,正播出着抗战时期的电影。听爸爸一说才知道--昨天竟是抗美援朝战争纪念70周年!写下这篇文章,写下对和平的热爱。
--题记
帮助·勿忘中国,那个热爱和平的国度
荧屏上的画面,网络上的资料,还有那铭刻的石碑--无不让我惊讶!这样一场战役,这样一场国与国之间帮助的战役,伤亡竟有36万余人!来自东方之都的中国血液,铺撒在如今飞速发展朝鲜的国土上!
惊讶之余,我也为中国自豪着。有多久,看到关于中国的字眼,都会不自觉的微笑;有多久,体味祖国千疮百孔,会泪眼朦胧;有多久,看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国际伸出救援之手,会心生感触;有多久,每每见到那飘扬在世界还有那宇宙中的红旗而骄傲自豪?这个数字没有界限,因为我是中国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履行着作为国人的义务 领略着作为国人的祖国山川美好!
这一刻,有多想赞美祖国--赞美您的博爱:在中国复苏还没有多久时,便站在了正义的角度,去帮助;这一刻,有多想缅怀先烈--正是因为那洒在异乡的红色血液,辉映着故国美好的前程!这一刻,有多想高声说上一句--朝鲜,勿忘·勿忘中国,那个70年前为你们领土而付出的国度!
帮助·勿忘中国,那个为朝鲜崛起而努力的中国
洒在朝鲜土地上的鲜血,留在祖国心中的名字。烈士们用握紧枪的双手,守护着另一方国土。尽管,那土地上没有我们端庄的方块字没有我们熟悉的中国话,但我们仍然为它的兴旺而骄傲,为它的沉寂而不平!因为,60年风霜雪雨,中国与朝鲜从未忘记!
中国,从未忘记。从未忘记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士送打糕的阿妈尼;中国,从未忘记。从未忘记那水火两重天里,飘动的声势的浩荡!那是朝鲜人民对中国的赤诚,那是对英雄的赞歌!
朝鲜,从未忘记。不论是今天的中朝友谊,还是昨日的鲜血遍地。朝鲜,用它的旗帜辉映着东方--中国,生死兄弟!一份用几十万生命构筑的友谊,一篇用朝鲜新纪元换来的历史足迹。
帮助·勿忘东方的国度
今日的中国,大地飞歌;今日的朝鲜,越发强盛。两国的友谊比天长!来自东方的一腔正义,朝鲜将它铭记;来自朝鲜的一种鼓励,那是正义中迸发的奇迹!
中国的帮助,是朝鲜站起来的勇气;中国的帮助,是社会正义的缩影,为新朝鲜奠基--一片荆棘,中国与朝鲜共同采撷;一片蓝天,朝鲜,抛去昨日的背影,像火箭--冲上青天!
这是一段关于帮助的历史,这是一段让中朝两国铭记的历史。
《为了和平》的心得篇5
王华堂出生于民和县塔城乡中湾村,这里是个偏僻的山区,十年九旱,生活及其艰难,他的童年时期正处在民国十八年的大荒年,父亲领着全家4口人到处乞讨为生,后父亲因病身亡,小妹自小因病因饿夭折。后来母亲迫于生活再嫁,他便成为孤儿。年龄幼小的他,由叔叔抚养,但是身处旧时代,叔叔中年丧妻,家中无人照料,他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童年时代。
民国二十八年,年仅14岁的王华堂逼迫去循化县科沿沟金场当沙娃。由于生计,期间曾到甘肃窑街挖过煤,到永靖学石匠,民国三十三年,被卖当壮丁,由甘肃八战区师管区验收,交于傅作义的国家部队三军十师一团三营七连当兵,在河州城进行短期训练,开拔宁夏银川直至吾原,他所在的一个排调到西山咀、鸟不浪口等地防守日本,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后来他所属的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其连队军官士兵都投降于共产党的解放军。1948年12月,王华堂投降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分配到68军第六纵队12旅七连,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教育。后又调到68军工兵营二连,参加了解放北平战役和解放太原等战役,直到华北战役宣告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但我志愿军以顽强的斗志,挫败了敌人的阴幕,打乱了他们的作战计划。特别是王华堂擅长使用新式武器,精通各种武器使用,朝鲜给后勤部运来一批新武器,但大部分士兵不会使用,上级派他带上一个小分队,由他任队长,去前线教会士兵新型武器的使用,他与同去的战友不仅教会了战场上的战友们使用这些新式武器,并且积极摸索出一套将手榴弹连在一起,设脚绊使用,提高杀伤力的战斗技能。建议报到师部,很快得到采纳批准使用,这个办法广泛使用在前线战场上,给敌人造成了很大杀伤力,王华堂也因此得到了战友们的尊敬。
在朝鲜战场上,苏联又送来武器手雷和脚绊雷,但是表面生锈,看起来无法使用。连里又派王华堂去前沿阵地传授使用技术,这天晚上十点钟,王华堂带领三个战士前去偷袭敌阵,此时在敌人阵地上他们遇到三个美国兵,其中,一个被他们俘虏,两个逃跑了,同时敌军也发现了他们,朝王华堂他们开炮,此时,他正在埋雷,被炸翻,两个胳膊和两个腿被炸残,情况十分严重。那是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山路不好走,只好等到天亮,由四名战士冲破敌人的封锁线抬到后方,当时回国治疗是不可能的,便在朝鲜防空洞内治疗,开刀抢救手术只能住进前线战地医院进行。1951年11月,王华堂由于完成任务被炸伤,师部授予他三等功一次。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捍卫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光辉业绩,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使百余年来备受欺凌掠夺的中华民族从此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52年1月王华堂被转到祖国延吉市第三陆军医院治疗修养。1953年2月20日,他被转到西北荣军学校,他在那里一方面疗养休息,一方面参加速成学习。
1956年7月28日王华堂从西北革命残疾军人总校转业,8月1日到西宁复员建设军人委员会,8月8日到民和县民政局报到,分配到县委档案局当管理员。
英雄壮举,并非偶然。王华堂靠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胆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百余次炮火洗礼,屡建奇功。在地方工作期间,他不居功自傲,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默默奉献,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先后在县委、档案局任职,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1957年参加民和县档案管理工作后,建立了党政合一的档案馆,是县级档案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并积极向当地政府领导建议编纂《民和县志》,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县志办公室。1971年王华堂光荣离休。退休后,作为《民和县志》的发起人,他又主动请缨,参与县志编纂工作,奉献余热,直到政府明文规定“不能聘用退休人员”,便回家休养,期间编写了《王华堂回忆录》。
现年94岁的王华堂,已经失去听觉,身躯仍有弹片残留,加上双腿致残,安装的假肢,行动有些不便,病魔随时折磨着他。但是这位英雄,坚毅的眉宇间尽显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始终坚持锻炼,与病魔做斗争;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依旧精神矍铄,快乐地生活。
《为了和平》的心得5篇相关文章:
★ 自学的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