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围绕主题写出的演讲稿才能得到听众的喜爱,演讲活动的举办也让我们对于演讲稿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乡村演讲稿5篇,感谢您的参阅。
乡村演讲稿篇1
同志们:
13 亿多中国人中, 有着近 10 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
乡村振兴, 我认为农民必须富, 让人们愿意回。
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 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 我认为农业必须强, 让人们留得下。
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乡村演讲稿篇2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小草的幸福》
说起师德,很多人都会提到一个字:爱!但是作为教师,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去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容易,而对调皮捣蛋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就不容易爱得起来了。我不禁有这样一个困惑:我们的爱是需要孩子们拿成绩来等价交换的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时刻说着的师生之爱又是什么?
整个2019年,我都在花精力和金钱学习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亲子教育中有这样一个核心理念:父母给与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感受到多少来衡量。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爱甚至觉得爸爸妈妈讨厌自己,那不管他们怎么样拼尽全力去付出,都是枉然。其实,学校教育也是一样的。
有一群高年级的学生被问道:当你们在学校惹麻烦时,通常会发生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包括老师冲自己大喊大叫、罚站、额外的作业、长篇大论的说教、为了他们难堪而请家长到校、回家挨揍等等。然后学生又被问到:老师们的这些干预措施有没有帮助你们感觉到爱、关心,你们又是否愿意积极合作呢?他们都笑着回答:你觉得呢?调查者继续问:如果这些方法都没有帮助,你们认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些同学说:因为他们喜欢这样运用他们手上的权力。调查者又问:你们不觉得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关心你们,并且帮助你们做得更好吗?孩子们大笑了起来。
之后又采访了这群孩子的老师们,当老师们被问到:你爱你的学生吗?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举了手,猜猜怎么样?大多数老师都相信孩子们一定能感受到老师的爱,遗憾的是,孩子们能感觉到的微乎其微,他们往往相信,老师爱的只是成绩而已。
德国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神圣职责,就是要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对学校丧失信心,还要让那些已经丧失信心的孩子通过学校和老师重拾自信,因为,只有当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教育才会变得可能!而这一切,不是由一张考卷和一份成绩单就能够达到的。成绩是一把标尺,他量得出学习方法的优劣,却量不出战胜困难的勇气;他量得出学习效率的高低,却量不出自我管理的意志;他量得出学习效果,却量不出目标动力;他量得出知识的多少,却量不出内心的力量。而这些量不出的后者,往往决定孩子是否能感到被关爱,也是这些量不出的后者,决定了孩子们走出学校后的人生之路。
脱离了对成绩的执着,爱就会变得简单了。爱孩子,就是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速度,和善而坚定的教给孩子人生的技能,制定规则并敢于让他们去体验后果,让他们形成是非判断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和做选择的能力。这样的爱,体现在我们对待每一件事情的态度上,渗透在我们每一句话和每一个眼神里。幼儿园的范玮琪老师蹲下身子对努力穿衣服的小朋友说:需要我的帮助吗?在小朋友摇头之后,范老师微笑着走开,这是一种放手的爱!刘斌老师对班上的一位同学说:我注意到你最近的家庭作业错误很多,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孩子沉默一会,告诉刘老师他的妈妈和爸爸都出去打工了,刘老师说:你觉得我可以怎么帮助你?这是一种尊重的爱!马英老师在处理推人事件时,安抚了被推的人之后,还关爱推人的同学,说:谢谢你承认了自己做过的事情,不小心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勇敢承认并努力改正,就是对对方最大的弥补。这是一种平等的爱!庞晓雪老师告诉孩子们每天的家庭作业他只会说一次,需要大家认真听,当孩子过来再问起老师作业是什么时,庞老师微笑地摇摇头,这是一种坚定的爱!
爱,是一种接纳,是一种相信,是一种坚定,是一种尊重!孩子不是白纸,要我们为他们填上同样的色彩;孩子只是种子,需要的是我们给与同样的阳光雨露,让他们长成最好的自己。如果我们是园丁,那就请允许我们的菜田里有玉米、土豆、芹菜或者冬瓜;如果我们是果农,那么就希望我们的果园里结满苹果、香蕉、梨子甚至地瓜;如果我们是动物管理员,我们不仅要学会喂养兔子,也要关爱狼、老鹰或者乌龟。在成长的过程中,只要孩子们感觉到被关爱,被信任,被需要,被认可,我相信,即便是一颗小草的种子,也能找到作为小草的幸福!
乡村演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用爱赢得爱。写下这个题目,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作为一名教师,在勐嘎耕耘的这十年我有幸见证了许多乡村教师的精彩和成功。在许多平凡的日子里,我们一起书写着平凡的感动,诠释着最朴素的道理——用爱赢得爱。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教育学家给教育下过科学的定义,探寻过无数的教育方式,但其中亘古不变的真谛,我想便是爱了。
爱,是在平凡的日子里日复一日的坚持
记得刚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个年头,来到勐嘎这个陌生的小镇,面对寒冷的气候,不便的交通,简陋的校舍,举目无亲的孤独……当这些和理想反差极大的现实如巨石般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的内心打起了退堂鼓。而让我最终坚持在讲台上站下去的是一位学生,一位患有先天性腿疾的学生。她叫杨桂香,家在勐嘎芒牛坝,每个周末她都要拖着病足艰难地跋涉于家和学校之间,从不迟到、缺课。听课最专注的是她,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是她,笑容最灿烂的也是她。每当同学们欢呼雀跃地去上体育课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把黑板擦好,拉好被同学撞歪的桌椅,然后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写。从那清澈的眼眸里你读不出一丝忧郁,从那灿烂的笑容里你看不出一丝抱怨,从那蹒跚的脚步里你找不到一丝软弱。然而再坚强的灵魂也渴望集体的温暖,当我得知同学们竟然因为她腿脚不便个人卫生打理不好而疏远她、奚落她使她几乎辍学的时候,我的心隐隐作痛。我必须为这孩子做点什么,因此我特别安排了一次话题作文,并就此展开了讨论。课上杨桂香同学的一番心灵表白让所有同学惭愧不已。从此同学们便自发地帮她提水,洗衣服,打饭…..当我周末返校时看到宿舍门口躺着一包东西,还有一张条,上面是杨桂香清秀的笔迹:王老师,端午节到了,这是自己做的粑粑,还有自家种的糯米,请您尝尝。老师,谢谢您!……我的眼眶湿润了,多么好的孩子!多么坚强的灵魂!我要感谢你,是你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一名好老师,让我懂得了在平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坚持。我想起了杨国峰老师,几年如一日,最早一个出现在教室,最晚一个离开,正是他如慈父般的坚持陪护使得孩子们的寒窗苦读不在孤独。
爱,是跨越身份的理解与包容
用大爱做小事,是教育事业最真实的写照。古人讲师道尊严,因此许多老师很难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的心声,于是师生关系紧张,课堂冲突不断。一代教育名家陶行知先生可以用四块糖包容学生的犯错,在春风化雨中挽救学生的心灵,我们为什么不放下架子,海纳百川地接纳学生的一切呢?我想起了勐嘎中学的李祖丽老师,她没有男子般伟岸的身材,没有西施般娇美的容貌,没有领导般的威信,但她却有坚强的内心和宽广的胸怀,她用母亲对待孩子般的理解与包容去爱着她的每一个学生。课上她是和学生一块学习的学长,课下她是和学生一块聊天的姐姐,篮球场上她是和学生一块为荣誉而拼抢的队友……就是这样一位愿意跨越身份放下架子的老师,用理解与包容赢得了学生心中绝对的地位。
爱,是平凡岁月里见证学子的成长
在平凡的岁月里,老师们渐渐用心感悟出了师德的真谛。师德固然有可歌可泣的典型案例,比如汶川地震中那些被埋在废墟之下的师魂,但更多的表现却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没有比见证成长更让人感动的事情了!记得初三并班时来到班里的一个女生,她的语文出奇的好,但其他科目却科科挂红灯。也许是并班的缘故,她老是闹情绪。有一次检查预习作业,她并没有做,我点名批评了她,没想到自尊极强的她站起来顶撞我:“别的同学也没有做,为什么你唯独批评我?”课下,我找她谈了心,告诉她因为她是语文科目的领头羊,如果领头羊路没走好,那么迷路的就将是一大群。明白了我对她诚恳的期待后,她一改往日的不屑,从此认真学习,语文成绩更是遥遥领先。而今,她也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扎根到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中。她,就是刚踏上教育战线的勐嘎小学教师—— 徐露蓉。
作教师最骄傲的莫过于见证着孩子的成长了。带着欣喜与期望,我们见证并引领者一个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在课堂,在课下,爱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滋润着孩子的心灵。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终其一生,也没有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更缺少感天动地的典型案例,但无数平凡日子里的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学生面对挫折时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面对成功时饱含善意的一个提醒……点点滴滴都折射出教育博大的爱。
好教育不是苛求、灌输和责难,而是提供一块肥沃的土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好教育是用心去感悟每一天,并把这份感悟传达给学生。教育是需要用心去体验,用爱去浇灌的。因为用心,所以我们懂得:世上可能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弃教育的理想。因为用心,所以我们辛劳付出的同时也收获着,快乐着!
亲爱的同仁们,让我们在边疆教育这块阵地上一如既往地用爱铸就师魂、用爱展现师风、用爱修养师德、用爱强化师能,用爱赢得爱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乡村演讲稿篇4
同学们:
我是一个从大山沟里走出来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父母给了我山的骨架与肌肉,而教师却给了我成长的乳汁和粮食。我的家乡是一个贫穷的山沟沟,陡峭如削的山崖,崎岖险恶的山路,曾令许多教师望而生畏,闻风而逃,甚至有的教师发誓:“我宁愿不要工作,也不到那个穷山沟去!”贫苦的村民又多么希望山外的教师来这片贫困的土地上看看,来安慰山里孩子们那饥饿的心灵。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个老师——一个稚气未脱的师范毕业生。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马琅环。乡亲们则习惯地叫她马兰,说她像一束淡雅的马兰花,给穷乡僻壤带来了知识的温馨,带来了富饶的希望。 琅环是天帝藏书的地方。是马老师给了我这张通往琅环的“通行证”,是马老师的悉心教育使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拼命地吸取,我的羽翼渐渐地丰满了,终于在乡亲们的期盼中,在马老师的殷切关怀下,我振翅飞出了山沟沟,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 乡亲们都说,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可担心故乡没有蓊郁的梧桐树能把凤凰招回来。马老师没有说什么,却送给我一个笔记本,扉页上赫然写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四句话。我看罢,泪眼蒙ān沂巧降呐儿,当然会回到大山的怀抱。那里有我白发的乡亲,有渴求知识的孩子,有一位无私耕耘的山村女教师,还有我整个家乡贫穷的根呀! 临行的那天,朴实的乡亲们用最热烈的方式为我送行。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了山村每个角落,大爷大奶们拄着拐杖来为我送行,含泪抚摸着我的头:“娃呀,到了山外好好学,莫学坏;学好本领来教峰伢子、伟伢子他们,嗯?”我泪流满面,哽咽着使劲点了点头,在乡亲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我踏上了那条通往山外的路。 山外的世界真精彩,可我却从不敢耽误一分一秒的宝贵时间,天天勤学苦练,因为我知道我肩负的是一个山村的希望。 我永远不能忘记那个细雨霏霏的清明节,我百里迢迢地从学校赶到家中。临近毕业了,跟老师说好共同起草一份山村教育的论文。那天我多高兴呀,我又可以见到马老师了,又可以和她一起讨论问题了!
然而,当我踏进马老师的家门时,我惊呆了。眼前的情景令我心似刀绞般疼痛。马老师含笑的遗像正置于灵堂的中央。我发疯般地跪到灵堂前:“马老师,您这是怎么啦?我们不是说好共同起草那篇论文吗?不是说好了,等我回来咱们一块教山里的孩子吗?可您现在怎么不说话呀?” 乡亲们拉着我,断断续续地给我讲述着那个令人心碎的故事:那天是星期三,是学校装上电灯的第二天。这两天孩子放学后总想在学校多呆会儿,只是为了多看几眼电灯泡发出的光。那天天黑了,马老师好不容易说服了学生们,让他们回家。可是,学生刚要动身,突然,倾盆大雨从天上浇下来。孩子们瘦弱的身躯在狂风中颤抖,孩子们惊慌极了。 马老师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大雨一过,老师就送你们回家!”就在那一刻,雷声轰响,教室里的灯突然灭了。孩子们在黑暗中屏住呼吸,片刻一个女孩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老师,我要回家。这儿太黑了,我害怕!”其实,马老师又何尝不害怕呢?她毕竟是一个年轻的山村女教师呀,而且还面对着这么多的孩子!可是,在孩子面前,她不能后退,她定了定神:“同学们,有老师在,你们别怕,老师这会儿就去给你们把电线修好!你们呆在教室,谁也不许出去。
等老师回来,嗯?”说完,她拿着手电筒,毅然地爬上了校门口那根电线杆上。 电,终于接上了。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可是,就在那一刹那,“啪”的一道闪电,马老师永远倒在那根电线杆下,再也没有回到那间教室,再也没有回到孩子身边…… 孩子们撕心裂肺般地喊着他们亲爱的马老师,山谷呜咽,却再也没有回音。 我泪流满面,紧紧地捧着马老师的遗像。老师,我多想告诉您,当年您送给我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不就是为了等我怀藏经卷回来吗?而今,我即将归来,可您却再也听不见我含泪的呼喊。老师,您忘了我们之间还有那么多的约定没有实现吗?老师您说话呀! 当我从马老师的沉沉悲痛中醒过来时,我的思想在超越旧俗,我的感情在升华纯净,于是,在毕业之际,择途之时,我不再犹豫,不再徘徊,有什么比一个民族的无能更令人心悸的呢?有什么比一个社会的落后更令人心痛的呢?有什么比一个国家的贫穷更令人悲哀的呢?没有,没有!挑起民族落后的担子,挑起国家贫困的担子,关键在于挑起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我有什么理由逃避贫困的山沟?没有,没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渴望强盛的民族在等待,贫穷的村民在等待,清幽的马兰在等待,渴求知识的孩子也在等待!
有等待就会有希望,我必须在等待的希冀中,让每一个等待都变成可人的现实,我必须像马老师那样,扎根山村,无私奉献。于是庆幸我选择了教育事业,我骄傲我能为祖国的基础教育像马老师一样生于幽谷的马兰花,把沁人心脾的芳香撒满山区,撒满人间!
乡村演讲稿篇5
我叫睢中林,是西川底小学一名普通的教师,三十年来,我“千里走单骑”,扮演过西川底教育战线众多的角色。
一路走来,印下了一行足迹,洒下了一串汗水,留下了许多的缺失和遗憾,也积淀了深沉的人生感悟。我的老家在龙泉镇西川底。在故乡的土地上,走过了酸楚而湿润的童年。家乡的小河边,曾经洒落过我多少美丽的梦!在西川底,我则经历了生命的春天和秋天。如今,我仍在旅途,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消逝,不再有青春的浪漫,但胸怀开始宽广起来,装得下四海风云,容得下千古恩怨。我始终铭记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独自在校园里漫步。此时的我,习惯于低垂着脑袋,就像一株成熟了的高粱,深情地注视着孕育自己的土地。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西川底人民是我的父母,西川底永远是我心中的家。当年,和许多同志一样,我怀着教育的理想走进校园,致力于创办理想的教育。我们播洒心血,擦拭功利,却也收获了欣慰。
我曾经收到过一个学生的新年贺卡,上面写着:“三尺讲台,记载着您日夜的艰辛;一块黑板,映照着您疲惫的身影;一根教鞭,指引着莘莘学子阔步前进!且看神州大地,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在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读着这些滚烫的话语,我能不为之感动吗?有人说,教师是率领千军万马向野蛮和无知进军的统帅,是在人们的心田里建造知识大厦的工程师。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让我们共同分享这一席精神大餐。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是我,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校园不是风浪喧腾的大海,我的生命之舟只是行驶在平静的港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额头上横排着诗行,眼角堆砌着故事,没有奢求,没有侈望,没有大江东去的气势,也没有金戈铁马的辉煌,我只是平庸而深情地活着。然而,我也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在这有些许信任危机的年代,人们时常会问:“我可以相信什么呢?”我则常常思考:“我应该让别人相信什么呢?”西川底学校,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园,这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校园上空涌动着美丽的云彩,吹拂着奉献之风,地面上并没有流淌太多的欲望。在今天,与十多年前的民办教师,我相比,与校园外的许多人相比,我们的工作是固定的,收入是稳定的,待遇提升是肯定的,因而,我们也是幸运的。我庆幸当年的选择没错!生活中的试练委实太多,许多人发出感叹:“唉,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殊不知,得不到的固然美好,已经得到的岂不更加美好?
教育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专业,更是一项事业。爱因斯坦说:“教育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最好的礼物。”我们正是这种礼物的传递者。我们一生从教,一生“送礼”,乐此不疲!让我们用无限的真情守护有限岁月里的神圣的职业。让我们的生命因享受教育而更加美丽!
乡村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