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记住书中的重要细节和信息,每一次写下读后感,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反思,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云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云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篇1
首先在我写之前我首先要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文艺青年。但因为这本书的知名度以及莫名的缘分,让我有机会阅读此书。
这本书总体篇幅不长,内容却十分丰富。本书中的我以主人公的口吻讲述整个故事,对主要人物的描写一小部分来自于自己,大部分来自于别人的讲述。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兰,是在伦敦一个证券公司做经纪人,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他抛妻弃子,当“我”去帮其妻子一探究竟时却发现斯特里克兰只想画画。而从这开始,有关这位画家的一系列的故事才算真正展开。
斯特里克兰在巴黎困苦不堪的时候接受了斯特罗夫的帮助,在此期间却和斯特罗夫妻子布兰奇暗通款曲,而后又把她抛弃,最后布兰奇自杀未遂但抑郁而终。在巴黎经历了这些之后他又去了马赛而后远赴南太平洋塔希提岛。在这个岛上斯特里克兰靠救济维生,后经介绍与一个土著人结婚。他们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岛屿上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日子,最后斯特里克兰死于麻风病,临死前他已双目失明,最后他在自己住的房间里画了满墙的壁画,并告诉妻子,他死后要把房子烧了,最后他倾其一生所画出来的杰作就这样被烧得一干二净。
通过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可以发现他就是一个为绘画而生的人,这一生,他过得贫困潦倒,但他毫不在乎,他一步步摆脱生活的桎梏,精神的枷锁,终于他最后把毕生所悟表现在临终前的壁画上,而他的梦想实现了就让妻子把它毁了,至始至终他都是一个思想特立独行的人,从来不会为别人做些什么,也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也许就是天才的独特之处。
斯特里克兰一生都在做减法,他甩掉身上所有的负担,专心做好一件事而终有所成。而现实中,好像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在做加法,我们被越来越多的身份困住,也许有些时候适当的放弃反而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中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高更,通过这部小说,让我们也更深刻的了解了这位伟大的画家。同时也引发作为人们的思考。一个人是追求位高权重,衣食无忧?还是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都取决于个人的志向,而只要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应该被否定。与此同时,“特立独行”的天才不应该被指指点点,而是需要大家更多的包容心和爱心。而天才所留下的作品也作为我们的食粮引领我们向更高的精神世界探索。
云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篇2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还未读过这本书,我却被封面上的这句话吸引了,我并不理解它的意思,只是觉得其中蕴含着深意。读过书后,我明白了,月亮高挂于天空中,周围满是星星的衬托,令人遥不可及,看似伸手就能碰到,实则距我们三十多万千米,如同人们的理想。
而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面额最小的钞票,象征着人们的生活,象征着人们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文章主人公查尔斯为了理想,放弃了眼前的六便士,去到了异国他乡,勇敢自由地追逐理想。
文章吸引我的,还有一句话“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无论你见到什么都是你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意义的阐述。没有人能阻碍你实现梦想,同时也没有人能帮助你,代替你去实现你自己的梦想。世界上有着千千万万的人,有些人敢爱敢恨,追逐心中的梦想;有些人屈服于命运,平平凡凡地生活;有些人不问世间凡事,隐居山林,安逸地度过一生。
人生的不同,取决的并非出身,而是你站在现实和梦想的岔路口时你的选择。查尔斯人至中年,事业有成,本可以就这样平凡地生活着,但他不甘于命运,追求内心那绘画理想,弃家而走。
查尔斯一生都在追逐星辰,努力朝着月亮靠近,终其一生,却默默无闻,直至他逝去,他的画作才让人发现,在艺术界大放异彩。这却让我想起荷兰画家梵高和法国画家莫奈,他们的遭遇同查尔斯一般,穷困潦倒或遭人排斥。短短一生中,受尽了磨难,却在逝去后,影响了人类上百年,直至今日,仍有无数人热爱着他们的画作。梵高一生有数不尽的画,他曾在给家人的信中描述自己的画,几乎每一幅画都有他用自己细腻的语言描述,可见他是多么热爱绘画,热爱着自己所创作出来的心血啊!
人生路口的选择不同,你的人生就不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你选择向生活低头还是勇敢追逐梦想,那都是你看待生活的意义。可能你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却获得了你所想象的美好人生;可能你追求自己的梦想,穷困潦倒,一生都在磨难中度过;也可能你选择了平凡地度过着一生,轻松自在,安逸享受,不受权利压迫,不受金钱诱惑……
有人说,选择你的人生,你可能会因一念之差错过一夏天的六便士,迎着一冬天的孤独寂寞。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吧,去追求你所在乎的,热爱的吧,别让自己后悔。
云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篇3
梦想从来就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同样好书也不是。但是如果我们能从书中获取积极的力量,那这又何尝不为一本好书呢?
正是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才真正意识到了“正值年少轻狂,何必辜负时光”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查尔斯是一个经纪人,可他却义无反顾地在这那个本可以安安稳稳过一辈子的时候选择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读到此处,在我心中似乎有什么埋藏已久的东西鲜活了起来。我知道,那是我的梦想。对,我想成为一个作家。追梦从不是一个固定的名词,而是个鲜活的动词。无拘无束,像极了夏天的风。可是没有多少人在自己的青春有哪怕那么一点可以被称作热血的东西,没有哪怕那么一点追梦的勇气。我之前也是如此,一直渴望当个作家:不需要太多华丽累赘的东西,只想安静地在每一个日子里,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与他人分享。可能生性胆小吧,一直不敢去追这个梦,便只能让它成为那一股不朽的风在我心中飘荡。现在,也许没有人能够理解我合上书那一刻对追求梦想的热烈,但就是如此。我被书中感动,甚至震撼了。查尔斯在40多岁的时候可以选择重生,那追梦对我来说又有何不可?如果你想重新开始,其实每一个微光乍起的早晨,都可以继续选择。即使在黑暗中行走,也应该心中有光才对。开始尝试在课余的时间练笔尝试写些属于自己的小说,改写一点自己喜欢的书。写过一篇小说,历时长达一年。虽仍未完结,但至少证明了自己做一件事坚持不会放弃。追着梦的人总是快乐的,每一步都行走在热爱中。
写作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性格吧,曾经特别安静,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也从不主动开口,只喜欢自顾自地低着头,还时不时喃喃自语。直到开始写作,将情感注入笔尖后,似乎发现将情感大方的表达出来也并不是一件难事。于是便学会了演讲,表演,学会了在大家面前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过去的作文一塌糊涂,空白得只能用无数空虚的成语来填补。但是如今我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达我的情感与感受,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作文也变得越来越来好。所以啊,你看,一本书,一个梦想的力量有多强大。
也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梦想的定义从不是狭隘的,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梦想,如星辰歌唱。一本真正好书更应该用自己包容万物的丰富去点亮每个人的那片星空,让追梦的人拥有自己的力量。
梦想这个词太纯洁无暇了,像我们的前途。有时候晚上写题写累,看见窗外的星星,它便让我感觉到万事皆有可能。梦可以是妄想,想可以是空想,但梦想却是希望。
喜欢书中的查尔斯,因为他活成了所有人羡慕的样子。有多少人,把梦想卖了,换成了柴米油盐。追梦的人总是闪着光的,不是吗?而如此,《月亮与六便士》太美了,同时也美得有内涵。六便士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的必需品,那个为了维持生计必须追逐的名利;而月亮则是我们心中的梦想,那么闪耀,却又触不可及。但是我们需要抬头,努力去追寻月亮,因为即便掉落,也是掉进浩瀚星河。你我皆平凡,却因勇敢追梦而伟大。
顿悟了。开始追梦了。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那一次投稿。那是开始写小说不久的某一个午后,朋友忽然将某杂志的通知放在我桌上,笑着问我:“要不要去试一试呀?”就是这张通知,让我寝食难安了很久。我知道,自己还差得远,可内心深处又渴望着一个机会去尝试。最后骚断青丝还是做了一个让我自己都惊讶的决定:我决定去尝试,无论结果如何,我想要一个锻炼的机会。这段时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了吧,看着题目逐字推敲,慢慢地想慢慢地写,修改一遍又一遍,不断征求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意见。也有过黑暗的时间,担心憋得满满的,想起可能得不到机会就会掉眼泪。但是最后想想,每一个梦想都是不断超越和挑战的过程,只要付出过,我便无悔自己。最后怀着释然的心情在文章发给了那家杂志。意料之中的,稿子没有被录用。那家报刊的名字是什么,写的是什么文章,这些早已淡忘了。但追逐梦想,锻炼自己的这个过程却刻骨铭心。心情并没有多大的.起伏,尝试过了,无悔就好。
有了好书才会让人有梦想,书的意义也许早已不再是那个简单的“认识世界”了,它是来照亮世界的。不止《月亮与六便士》,所有的好书都能让人获取积极的情感。像《哈利波特》中的韦斯莱兄弟愿意抛弃魔法部的高薪工作去开笑话商店;《光与辰星一意孤行》中的陈星星慢慢写属于自己的小说,不顾他人的排挤嘲笑:《如果你也期待那烟火》中棠琳淼抛弃去天空之城宁静生活的机会也要在小村子里救死扶伤。希望自己在某种意义上也像陈星星。大胆地追梦,真的很快乐。很多时候其实不需要太伟大的事情去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也许就足够了吧。一定要为自己憧憬的那些事物努力一下,哪怕这力量微不足道,哪怕岁月迢迢。可能只是一行文字,甚至可能只是一句诗。但是那可以让每一个人想起自己的归途,找到笃定于世的力量。只需要一本好书,一个梦想就会被悄悄埋入柔软的心脏,然后生根发芽,形成那个坚不可摧,一直为其努力奋斗拼搏的梦想。书可以帮人获取知识,也同样也可以帮我们追梦。为什么有时看完书之后会荡气回肠,也许就是找到了那份共鸣吧。好书也正是带来了这样一份共鸣,我们需要一个开始,我们需要火光去点亮我们心中那个最初的起点。而且啊,就算星星碎掉了,溢出来的光也很好看。星辰和大海都需要门票,诗和远方的路费都很贵。好书会告诉我们,来人间一次,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一本真正好书的力量可以成就一个人,可以塑造一个人,可以让人去追寻那个最初的美好。当风景略过脸庞,当时间走过情长,每个人心中剩下的永远只有好书带来的那一份感动。
小的时候只看到有趣的故事情节,长大后却发现我们慢慢弄明白的道理其实早早就被作者嵌入在故事里面,不仅感叹“大道至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光亮中可以看见这些经典的书,夜晩梦见里面的故事,白天的时候也必然会想起和流连。
我想,这就是一本好书吧。
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取积极的力量来按时长大,然后头也不回的向着光亮走下去。
云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篇4
看过《月亮和六便士》后,我一直笃信作者毛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伟大的心里学家。尽管在此之前,同时在此之后,我并没有看过有关毛姆的简介,我的这份笃信我是很坚定的。这本书对人的心里的细节描写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心里的分析,让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现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还没有得到平静,甚至是连语言这个我最为熟悉的东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说了。尽管这本书给我带来这么强大的震撼,以至于我都不能好好的说话,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认为查尔斯。思里特克兰德寻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新的灵魂。对这句话,感触颇深。一直以来,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告诉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于是我以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才华,我便可以一鸣惊人,成为万众瞩目、名留史册的人物。可是当我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亲身经历与感受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事迹与存在,“我”看着他抛弃妻子,看着他又如何伤害对自己最真的朋友,这样一个未被社会传统价值观的人为何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
通过作者不断的记述并且引起潜意识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人,他在成长中必须要做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他们抛弃以前的生活基础,被人们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及社会道德败坏的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些时候,早就已经忘却了社会道德对他们的审判,他们心中有的只是一个新的灵魂。但是这个新的灵魂在他们刚抛弃以前生活基础的时候,还没有成行,还不足以让这个新的灵魂发挥到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地步。于是他们需要继续磨练,需要在社会里面辗转,寻找一处真正适合他们新灵魂居住的地方。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价值。
云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篇5
也许有些时候会痛恨自己的平庸,无所建树,干什么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是的,因为你我皆是俗人。我们痴迷于功利、金钱、欲望。但心底的某个角落总有一种声音在呐喊,想冲破喉咙。
?月亮与六便士》或许就是这么一个存在。它用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由、感情与理智的冲突贯穿小说。以斯特里克兰展现出来。他本是一位平凡的证券经纪人却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画画而抛妻弃子,辗转于巴黎、马赛、南太平洋小岛。对世俗嗤之以鼻,对艺术理想孜孜以求。直到死,依旧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人可能在我们俗人看来真的很讨厌:对什么都不在意,不在意家人,他们的'死活、他们的未来;不在意恩情,朋友的关心冷嘲热讽,甚至嘲笑朋友的热情,对方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
可能在世界上真的寸步难行,但是能在精神世界里驰骋又有何不可?毕竟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有高高在上的月亮,哪能对地上的六便士俯首称臣。你可能觉得斯特里克兰是个奇葩、蠢货,可是无独有偶,书中亦有一位外科医生抛弃大好前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或许是可惜,亦或是可怜,都不能使他感到一丝丝后悔。就以书中那描写他的一段结束: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贱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云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篇6
花了点时间,思考该如何评价这本好评如潮、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的书。
看到很多人在争论到底应该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俯身去拾六便士,然后得出一个让我很想呵呵的结论:要对这个庸俗的社会竖起中指,一头扎进理想且永不回头的人才是最酷的。毛姆塑造了一个冷漠自我的天才,借以藐视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人所倚重的一切,物质、名利和人际,撕掉这层面具之后的我们还剩什么,我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自我,二是自我对外界的感知,三是自我 感知的个性化表达。非要在月亮和六便士里选择其一,大概就像在问你妈和我同时掉进水里你要救谁这种智障问题一样吧。斯特里克兰是个极端设定的小说角色,极端自我又极端天才,人们可说他恃才傲物也可对他的成功顶礼膜拜,但如果他的一身臭毛病落在一个凡夫俗子身上,比如一个同样不顾一切追寻梦想却最终失败的人,众人的评价一定是截然相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梦想与人情味、友善待人、社会道德感并不矛盾,相反其实我更喜欢布鲁诺船长关于生活的温和追求,这同样是一种美。
整体来说有启发有感想,其实可以打四星,扣掉一星纯粹是因为部分对女性充满恶意、过分刻薄的讽刺(不客气地说一句,毛姆大概是个自命不凡的朴素唯物主义论者),以及不喜欢各种过于直白、充满灌输性的说教。
斯特里克兰用绘画这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知,毛姆也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是这看法是否被人认可就见仁见智了,我只是一个持保留意见的读者。
云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篇7
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物质生活,二者可共语,也可分开而论。但我确实没有想到斯朱兰竟可以把它们分得如此之开,以致于我对他充满了愤怒、厌恶与不解,只是最终是不可名状的敬佩。
美,给漫不经心的人顺手拾捡,失去了尊严;美,字用得太滥跟千万个不值一提的俗物共用一名,也丧失了尊严。可能“美”得划分个等级,像这样按笔画“一笔,两笔……九笔‘美’”,而这个等级,在每个人自己心里。斯朱兰所追求的美可能真美,但我无法理解更做不到。他对任何都不屑一顾的样子,真的好讨打。而他对病魔的不屑以至最后不屑一顾一把火烧掉他的一切,先是震惊,再是敬佩。
我可能抓住了中心思想,但我还想说说我喜欢的细节。
“爱情中的傲气只是因为你其实更爱自己。”暂不论德克对妻子对自己的背叛所作的反应到底是因为爱还是因为自卑,或是二者共驱,他已然没有了傲气。爱情当中互相有爱(划重点)的两个人总有一个更爱对方,而另一个其实是更爱自己的,或许这样的爱情才走得更远。(德克对妻子的爱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自己用情既深,对方不能不报以深情。”愚蠢至极的幼稚观点。倘若对方毫无同情之心,感恩之心,何来深情?就算有,又何以见得深情即爱情?
“生活保障的满足,家财在手的骄傲,受人宠爱的快乐,有家可归的欣慰”确是舒适安逸,我可能有点自私,但好像缺了什么,我大概真的有爱吧!(算不上无私,怎么说也是隐藏得很好的自私:柔弱感、保护欲、善待和取悦对方的冲动)
说这些,都源于,我是一个俗人。
云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