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做好反思工作,老师们需要写好一份教学反思,我们写好教学反思之后,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建立好,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棉花教学反思6篇,感谢您的参阅。
棉花教学反思篇1
?棉花姑娘》是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课亠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综观整节课,我觉得我在以下几方面比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学习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自始自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学习。
1、学生活动时间充分。
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一般应占每节课的三分之二,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节课,我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充分自读,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在朗读学文的环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同桌、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表演,再汇报评议。整节课,我充分地让学生自学、讨论、读书、评议、表演;动脑想,动手画,动口读、问、说,而且这些形式都落到实处,更主要的是有让学生参与的充分时间,讲求参与的效果。如果在检测学习效果,我再设计让学生分段接力读课文,其他学生点点画画作记录,读完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指正达到纠正读音,读通课文的目的,也许效果更好,结课时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会更有得说了。
2、学生的参与面广。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应该体现在整个班集体,而不是几个学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广,是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在这节课中,我注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独立学习、同位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开火车、自由交往等。特别是在初读课文后,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段接力读,其他同学当小老师作记录的环节,读完后我让“小老师”与朗读的同学自由交流,直接走到你发现问题的同学的座位上把发现的问题告诉他。这个环节形式比较新颖,富有实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有事可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重视学习方法的迁移。
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自学。《棉花姑娘》这一篇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结构是一样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这个特点,我花时间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小结学法——“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接着,我就让学生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同桌合作自学三、四自然段。自学以后再让学生进行汇报。这样设计,不但能节省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课文结构的特点,懂得自学的方法,达到我会学。
棉花教学反思篇2
一、成功之处
1、通过形声字识字法、加一加、换一换、归类等多种形式随文识字,学生兴趣浓厚,巩固复习并扩大了识字量。
2、写字教学指导左右结构的字细致到位,评价得体。
3、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棉花姑娘生病时的心情,注重个性体验。
4、善于等待,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激励性的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二、存在问题
1、识字教学用时过长,如“女字旁”的`归类识字、“蚜”换偏旁变新字的拓展内容多,节奏有些拖沓。
2、体会棉花姑娘看见青蛙来了为什么是“高兴地说”,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挖掘过深。
三、整改措施
精减一下识字教学的扩展内容,课堂节奏会更明快。
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阅读文本,重在自读自悟,贵在个性体验,用心体会棉花姑娘着急、难过、高兴的心情。老师重在引领,而非过深挖掘。
棉花教学反思篇3
本课是一篇童话,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
全文共6个自然段,配有五幅插图,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是本课的表达特色,对话内容口语化,句式不断复现,符合一年级儿童的`阅读心理。
一是我用什么教学方法达到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是我为什么认为这些方法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教学中,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进行教学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1、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学,在自学前我出示了学习要求:
(1)棉花姑娘请哪几位医生帮她治病?把它圈出来。
(2)它们帮棉花姑娘治病了吗?为什么?找一找,用“_______”画出来。同学们积极地进入自学的气氛中,仿佛它们就是课文中活泼的小燕子、啄木鸟、小青蛙。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帮棉花姑娘治病呢?通过汇报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害虫。感受到了燕子、啄木鸟、青蛙的无能为力。这样设计,不但能节省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课文结构的特点,懂得自学的方法,达到我会学。事实证明,在后面拓展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2、积累词语的能力。
课文的第6自然段,重点在于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并能积累此类词语,拓展练习。首先开展比较朗读,老师读前面的部分,学生读后面的部分,在比较中感受到后面的表达更“绿”更“白”更美。以读带讲,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说说还有“碧绿碧绿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再拓展此类形式的短语。如:火红火红的太阳、金黄金黄的落叶等,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此类词语。
3、拓展知识的能力。
在拓展延伸中我还鼓励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益虫益鸟,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蚯蚓,有的说蜘蛛等等,说明他们的观察力很强。我也在此进行了扩展,比如蜻蜓,螳螂等。最后让学生创编对话:棉花姑娘还会请谁来帮忙呢?请你仿照课文2、3、4自然段写一写它们的对话。
______________来了,棉花姑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出来。
纵观整节课,我认为课堂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能抓住课文的每一个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们在这节课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有保护益虫益鸟的意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棉花教学反思篇4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内容本身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而我所要考虑的便是自主合作学习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如何进行,课文内容如何的取舍,说话训练如何落实。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而童话故事是儿童非常喜爱阅读的文体,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首先我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各段句式相似,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几个词语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练读。从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来安排学习内容,极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分和合作学习的环节。在生字环节,让孩子进行了预习,并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预学展示的时间,以达到全面了解学情的目的。根据反馈,直奔重点,大胆取舍,有选择地讲解难认难记的生字,节约了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部分,我安排小组内讨论自学成果,试着让学生通过自生的努力和同伴的互助,对课文有一个简单的认知,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则将孩子的学习热情再次点燃。在学以致用的理念引导下,我并没有就此结束研学环节,而是通过设置情景,让孩子们把自己学到的对话的注意点运用到实际生活,真正化为己用。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意外,超出了我的预设。孩子对“您是有礼貌的表示”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朗读中总是不自觉地把原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说成“请您帮我捉害虫吧”。在备课中,我对文本解读的不够深入,没有预设到这一知识点(你与您之间的区别在于对话双方的辈分关系),导致当堂出现时措手不及,没有给予及时正确的反馈。孩子对于课文内容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表现方式,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中,有些孩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生动而有趣的演绎(语言的停顿、拟声词和动作的增添)。而作为引导者的我,没有进行有效的正面反馈,点评过于空泛无力,甚至进行了误读(孩子用语言的停顿和对话的不流利来展示医生帮不上忙是难过与歉疚,而我简单的处理为准备不充分。其实不管孩子的正式意图是否如上所述,我都可以将此作为突破口,引导孩子关注停顿对于语气表达的重要性)。老师的语言应该能一下子将孩子带入到课文中去,老师的'写字示范应该是准确美观的,而这两项基本功恰恰是我所缺乏的,需要引起重视并长期努力。
这一课堂的亮点在于自主与合作,但是实际操作中这一理念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抓住精髓。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朗读点评的时候明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而我却一把抓,都是老师直接反馈,错失了生生互动学习的好时机。可见,在我心中并没有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才导致课堂上出现“老师一言堂”的苗头,这点警醒了我。另外,以往我们总对“小组合作如何在低端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实施”感到困惑,现在“在思维火花碰撞处进行小组合作”的建议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如果教师能够敏感地抓住孩子之间对于文本内容的不同理解点,并用它“大做文章”,那么难题岂不迎刃而解,小组合作的体系自然形成。当然,既然是低段小组合作,学生的组织需要教师不断有意识的引导,组长的选择与能力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上种种问题都是在课堂中发现的,那么毫无疑问,问题的解决也必须是在实践中。这次课堂展示暴露了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是一次难得的学习。
棉花教学反思篇5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棉花姑娘》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组第30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棉花姑娘请求啄木鸟、燕子等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燕子、七星瓢虫、啄木鸟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下面摘录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和相应的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知道最后是谁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学生(齐声回答):七星瓢虫
老师:对。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就告诉我们这个答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并想一想应该怎么把吧表演出来呢?
(学生自己练读,师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
老师:这段话里,有多少个角色?
学生:三个。
老师:那几个角色?
学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导演读叙述部分。
老师:我们学习小组有六人,三个人一组来一次表演,怎么样?
学生:好
老师:请三人小组长分配角色,赶紧演一演吧!
(学生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读叙述部分)
老师:哪一组想上台来演一演?
(三人上台)
下面的小朋友要认真听,注意看,如果他们演得确实很好,请给点掌声;如果你觉得还得改进的话,请你来当导演指导一下该怎么演。待会儿我们要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评委。
生表演后,台下学生有的鼓掌。
老师: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为他们鼓掌了,他们到底演得怎么样呀?
学生1:我觉得七星瓢虫飞的时候还要拍者翅膀,不能停下来。
学生2:我觉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问七星瓢虫的时候很惊奇。
老师:你是说她脸上有惊奇的表情吧?
学生2:是的。还有,导演那个“圆圆的”读得不够圆。
老师:那,你觉得应该要怎么读?
学生2:“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飞来了……”
老师:(对着七星瓢虫):导演,能接受吗?
学生(点头):能。
学生3:导演读“飞来了”读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下子飞那么快。
学生4:七星瓢虫应该从远处飞来。
学生5:七星瓢虫在问棉花姑娘的时候要边飞,要不回掉下去的`。
老师:小演员们,你们能改进吗?
学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声)
老师(小结):棉花姑娘的表情还是那么惊奇,不过,老师要对七星瓢虫提个建议,很快吃光动作要快些,行吗?
学生:行。
老师:我们的最佳演员应该评给谁呢?
学生:应该评给棉花姑娘,应该评给导演。
老师:老师要给这两位最佳演员戴上小红花,我们的七星瓢虫还要加把劲呀!最佳评委应该评给谁呢?
学生:应该评给立昊、应该评给怡昕!
老师:老师也要为他们戴上最佳评委花。
老师:小朋友会演,会评了,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吗?谁来读?
学生:读
老师:谁来评一评?
学生:不要读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这两个词读得快点就行了,要不就没感情了。
老师:要怎么读才是有感情,你能来读一读吗?
(学生有感情地读)
老师(指着屏幕):她读得真好,我们也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来理解了“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感,既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欣赏,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个教学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中,学生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是件好事,但我没有及时引导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应该怎么读更好,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今后应该像赵志祥老师说的那样,对学生不要太吝啬要多看一看他们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棉花教学反思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介绍了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连续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胜,都能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本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二、学习目标:
1、 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 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三、学习目标分析:
1、 学习了生字,认识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练习朗读不同语气的文字,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的目标。
2、 在朗读中读好请求的语气,体会棉花姑娘与四种动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角色内心活动,完成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3、 在学习中产生爱护人类的益虫,保护有益的昆虫、动物的情感。体会棉花姑娘前后感情的变化,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四、学情分析:
棉花姑娘生病了,孩子们很同情她却无能为力帮助她,心里很着急。根据学生们的心理,童话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引发共鸣,所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充分朗读,在读中学懂文,悟出情。学生应被一条情感线牵引学文始终,学出滋味。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遇热它不化。越冷大家越喜欢。——棉花(板书)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棉花姑娘”。齐读课题。指名读。注意纠正“hua”、“niang”是轻声,并练习读一读。
二、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一)图
1、看图:请看书中的四幅连环画也为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仔细观察每幅图发挥想象来讲故事。想好后小组内讲一讲。
2、交流:出示大屏幕图画,看图讲一讲。鼓励有创新的思想。
3、指一名同学连起来讲一讲四幅图完整的故事。
(二)文
引入:下面我们看文字是怎么描写这四幅图的
1、 听、看课件的视频范读课文。听后可以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也可以评价教师朗读。
2、 你想像老师那样读一读吗?自己自由读读,圈出生字,读会,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解决问题:找出与每幅图对应的自然段。
3、 交流:1、2段对应第一幅图;3段对应第二幅图;4段对应第三幅图;5段对应第四幅图;6段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自创一幅符合文意的图画
4、 指名图文对照读课文。(正确流利即可)
5、 检查生字,理解生词。
①同学们课文读得这么熟,一定认识了下面这些词语。读一读。词与字。一人读后,其他同学跟着读。
②跟大家介绍你对每个词语的了解,并提出不懂的词语。在生提到蚜虫时,补充有关图片。并介绍:蚜虫是一种昆虫,身体卵形,颜色有绿、黄、棕色。腹部大,吸食植物汁液,是农业害虫。种类很多。统称腻虫。也叫蜜虫。和蚂蚁是朋友,给蚂蚁蜜露吃。
三、细读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段
棉花姑娘怎么了?用怎样的语气读好地一段?引导学生感悟害虫的可恶,棉花姑娘的着急、可怜。并知道读出这种语气。
2、棉花姑娘请了那些医生给它治病,结果怎样呢?
小组内选择一部分练习朗读。商议怎样读好?并交流这样读的理由。
3、展示:分组展示。组成员分角色读每一部分,组内补充。师生评议。读好语气,读出棉花姑娘可怜、请求的语气;医生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语气。在评价朗读中感悟了课文。并随机板书。“燕子→ 飞虫;啄木鸟→树干虫;青蛙→田虫”
读青蛙医生的语气与前两者截然不同——高兴
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用高兴的语气,即棉花姑娘知道青蛙是个捕虫能手,给自己带来了希望。后来同样失望难过的语气也要读出。
重点读治病结果一部分。读读七星瓢虫的样子。棉花姑娘惊奇的语气。同时通过多媒体资料介绍七星瓢虫,如瓢状的样子,是捕虫的能手。每只一天能捕一百三十多只害虫。
引导读文感悟时充分利用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联系实际,入情入境来体会
4、看多媒体,跟着配乐,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商议,演一演。并在全班展示。
四、升华
1、总结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认识的捕虫能手。
并追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几种庄稼的好帮手,你还知道哪些益虫和益鸟吗?交流。有杜鹃、喜鹊、乌鸦、蜻蜓、螳螂等。并补充相关资料。
2、布置课下实践任务
向别人请教或查阅资料,继续寻找益虫和益鸟。画成图画或记录下来,等下次课交流,并想想怎样保护他们。愿我们小红领巾们学了这一课更加爱护益虫和益鸟,和它们做朋友。
3、讲故事《啄木鸟》。提要求:仔细听,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认识了哪些益鸟?
啄木鸟
一棵苹果树生病了,身体里长了虫子,碧绿的叶子发黄了,它很着急,就请医生来治病。
猫头鹰飞过来,看了看,叹了口气,说:“对不起,我只会捉老鼠,不会捉虫子。”
喜鹊飞过来,看了看,摇摇头,说:“对不起,我只会捉树枝和树叶上的虫子,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
啄木鸟飞过来,它用长长的嘴,这里敲敲,那里敲敲,找到虫子的洞口,从里边捉出了好几条大虫子。啄木鸟做完了手术,苹果树的病好了,慢慢的,长出新叶子。
到了秋天,苹果树结了许多大苹果。
[教学回顾与反思]
本文的教学分了四个环节进行:一、导入新课;二、图文结合,初读课文;三、细读感悟课文;四、升华。
在导入环节,应用了一个猜“棉花”的谜语,形象地描写了棉花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关于棉花故事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读课题,发现“花”和“娘”的轻声读法。
在第二个环节中,分别从图和文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以图为载体,让学生看图猜讲故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中讲,看大屏幕上的画面讲,最后做到集思广益,完善自己的.讲法,把四幅图连起来用完整的话讲。注重鼓励有创新的讲法。接着,图文对照。先听看课件的视频范读课文。通过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也可以评价教师朗读的形式初步感知课文。然后正确流利地练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做到图文对照读文。在初读中还要重视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生字,理解生词。让学生介绍对词语的了解,并提出不懂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如”“蚜虫”师生交流资料,并补充课件中相关图片与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
下一个环节是细读感悟课文。这一环节通过老师提出的重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深入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角色内心活动。选择感兴趣的一部分分组商讨怎样读好每一个角色的语气,在读中悟,悟后又读,并结合图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入情入境来体会。结合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跟着配乐,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读出发自内心的情。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商议扮演文中角色把课文演一演,后在全班展示。通过这些环节设计,已能让学生把文学透,内化为自身的才学了。在“升华”一环节中,第一步的设计,起到了总结的作用,在学生总结收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认识的捕虫能手,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充还知道哪些益虫和益鸟,在此教师也为学生补充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他们爱护益鸟,保护益虫的意识。真正做到由情感落实到行动中。第二步为布置课下实践任务。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阅资料,继续寻找一些益虫和益鸟,并了解关于它们的知识,可画成图画或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待以后交流。这样,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产生了对益虫和益鸟的爱,愿意和它们做朋友,保护它们。这一课的作用在此更彻底地落实和深化了。第三步讲故事的设计,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听的能力,并在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认识了哪些益鸟?既检查了听的效果,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到此,本课也结束了,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在丰富的学习形式中练了读,悟了情,增长了知识,思想受到了和熏陶。课内外相结合,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保证了学生始终能以很高的兴趣参与学习。
棉花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