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的教案参考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具有阶段性目标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分步达成学习任务,增强成就感,教案为教师提供了反思与改进的空间,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听故事的教案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听故事的教案参考5篇

听故事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2.喜欢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小动物的叫声和食物。

活动准备

1.头饰:小猫、小鸡、小鸭、小山羊、黄狗等每人一个

2.图片:牛、马、兔子等。

3.小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什么动物走来了

1.教师: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看是谁来了?”

2.教师:看!谁来了?

小鸡怎样叫?

小鸡喜欢吃什么?

小鸡和妈妈一起走,捉虫子吃。

老师敲小鼓,有节奏的说: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将小虫子的图片贴在小鸡的旁边。

二、游戏:小动物出来玩

1.摸口袋

老师把小动物的头饰、玩具、图片装在口袋里,请幼儿来摸动物,拿出后,老师根据图上的动物问话,幼儿集体回答。

2.小动物出来玩

请幼儿自己选一种动物的头饰,听动物的叫声,模仿的'动作,出来找喜欢的食物吃,并运用儿歌的有节奏的语言描述。

如:出示小鱼的图片

带小鸭子、小猫的头饰的幼儿就学小鸭子、小猫的样子,走出来

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

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三、创编儿歌

1.教师:今天,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动物吃什么了,现在老师把你们说的话变成了一首儿歌,你们听:

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老鼠;

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

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2.幼儿跟老师一起学说儿歌,复习巩固小动物吃的食物。

听故事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理解“注视”、“聚精会神”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尝试复述故事。

3、通过比较异同,品味有关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有毅力等品质。

4、了解寓意,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并能联系情景发表意见。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看图猜寓言,小结,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为什么学?向谁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3、解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学?

(1)、课件出示古代“六艺”,解答

(2)、讲故事:纪昌向飞卫学射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放声读课文。

2、读生字词:虱子妻子百发百中

3、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解决课题质疑的问题,再串联起来回答,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纪昌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个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注重练好基本功的人。)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过渡:纪昌是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从课文哪些自然段给你这样强烈的感受?(2、3自然段)

(一)细读“练眼力”

a、自由读2、3自然段中最喜欢的句子,找出你感受最强烈的语句。

b、找出飞卫向纪昌提出联系要求的句子读。(共2处,点名读)

c、读读纪昌怎么练习的句子(共2处,点名读)

d、找出练习的结果的句子(共2处,点名读)

小结:你们发现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都用了夸张的写法)怎么写出来的?(先写飞卫提出要求,再写纪昌怎么练习,最后写练习的结果。)

(二)品读课文,走进“第一次练眼力”。

师:自由读第一次练眼力的句子,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

a、课件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b、交流:“睁大”、“注视”,你为什么关注这些词?做注视的动作,在书中找句子,什么才叫注视?

c、师:刚刚你们眨了多次,也难怪你们,眨眼睛是正常的生理活动,我们的眼皮就好像眼睛外面的一副窗帘,它经常要开开关关的工作,正常的人一分钟要眨十多次眼睛,如果你两分钟不眨眼睛,眼睛就会流泪、会发酸的。

d、看动画:纪昌躺在织布机下练眼力的情景。你们的眼睛怎样?你们有什么话要对纪昌说?(不能放弃、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艰苦的练习才能成才……)

e、领读这句话:

教师:第一天(第十天、第一百天、第七百天、第七百三十天),妻子织布时,

学生接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f、就是这个注视,花了730天,两年后,终于有了成果,

课件出示句子:有沙子进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晚上睡觉,整夜不用闭眼睛了。

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

师:这些都是他联系成果的表述,你认为,你要向他人叙述他的本领高,你最愿意选择哪一个句子跟别人说?为什么?

g、出示句子:

有沙子进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晚上睡觉,整夜不用闭眼睛了。

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________________

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自己试着读一读,齐读,把这个成果读好)

(三)、品读课文,走进“第二次练眼力”。

我们来看看第二次练眼力,飞卫有提出了哪些要求?

(1)、出示句子: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师:他怎么做的?那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为什么?

(3)、生交流:“每天”、“聚精会神”(什么意思?找出近义词: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4)、师:他聚精会神地盯着虱子,肯定有干扰他的'事情发生,你说说看会有哪些干扰他的是呢?(生说)

师领读:a、飞虫叮咬,他依然每天

b、风吹动头发,脸上痒痒的,他依然每天

c、雨滴打在脸上,他依然每天

生接读“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5)、出示句子: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a、你有什么话要说?(生:那只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课件纪昌的本领很到家了,芝麻打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真是不可思议,令人无法想象。)

更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有,原文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b、自由读,你是不是模模糊糊懂了它的意思了?点名说意思,一起读这个句子

c、师生古筝配乐,配合读2、3自然段

(四)、配乐,小练笔。

师:同学们,据我所知,练射箭,不仅要练眼力,还要开弓放箭,是不是还要臂力呢?第三次纪昌有去找飞卫,飞卫还是不满意,飞卫说了什么?

(1)课件出示:纪昌第三次去拜见飞卫,飞卫说:“虽然你的眼力已经练得不错,但你的臂力还不行,你回家再好好练练吧。”纪昌回家后,有开始练习起来。

小练笔:

1、发挥你的想象,怎样练臂力?结果怎样?

2、交流写的话。

四、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师:是需要这样的练习,但作者写练开弓、练射箭一起写了几句话?在书上找一找。可是连眼力用了两大段,这是为什么?练眼力是学习射箭的什么?(基本功)这说明了练好基本功(很重要)纪昌最终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他的师傅飞卫有百步穿杨的本事,而纪昌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请看原文,说大致意思,读句子。(课件出示):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师:同学们,我们对纪昌的本事赞不绝口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他付出的艰辛。

2、学习了这篇寓言,你向纪昌学到了什么?(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3、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师: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有这件事,我们也会想到其他的学习,要想写的一手好字,就要()。

要想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要()。

要想学会电脑操作的本领,就要()。

4、课件出示名言,齐读。

师:最后,老师送你们几句话,也许能成为你生活中一个无声的老师,希望这些无声的老师能常伴你的左右,伴你成功!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

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睁大眼睛注视认真刻苦

练眼力射箭能手

(基本功)聚精会神地盯有恒心、有毅力。

听故事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野猫的性格特征和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

2、发现并能纠正故事中野猫所犯的错误,训练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增进对城市认识和喜爱。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我们的城市有一定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野猫的城市》。

3、图片:野猫、斑马、小鹿、花奶牛、大河马;磁铁。

4、句字卡片: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城市是一个很羞的地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熟悉、理解故事内容,从而发现故事中野猫犯的错误。

活动难点:

启发幼儿纠正故事中的错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出活动。

教师导语:小朋友你们见过猫吗?(见过)老师这里也有一只猫。我们用掌声把它请出来好吗?问候。大家好!我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猫,是一只生活在城里的野猫,是一只会说话的野猫。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

1、出示图片一提问:

过渡语:你们瞧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呀!小动物们都会问野猫什么问题呢?(个别动物提问,河马问什么问题呢?)动物们围着野猫问长问短,问城市哪里有好玩的,哪里有好吃的。有谁能告诉我“问长问短”是什么意思?(就是问这问那,表示对城市的好奇.)野猫可得意了,晃着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皱着眉头说:“城市太大了,我们怎能用嘴巴讲的清楚呢?让我来比划给你们看吧。

2、出示图二提问:

过渡语:你们瞧野猫会用什么东西来比划城市?(斑马)师:你们看看野猫会用斑马来比划城市的.什么呢?(斑马线)师:它会怎样去比划呢?(动物们从它身上踩过)师:小动物从斑马身上走过去,那斑马会有什么感觉呢?斑马会怎么说呢?(出示文字)老师小结:城市是有斑马线的地方,人们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3、出示图片三提问:

过渡语:野猫拍了拍脑袋说:城市是一个很大的地方,那它又会用什么来比划城市呢?那我们来瞧一瞧,(出示图片三)师:有谁呀?那花奶牛身上的图案像什么呢?(图片、地图)野猫在花奶牛身上画来画去,奶牛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痒,出示文字)(请幼儿互相指一下身体的部位,来感觉一下。)老师小结:城市有规划图,按规划建设城市,方便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得很快乐。

4、出示图片四提问:

过渡语:野猫想了想说,城市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哪里呢?

(1)野猫说城市里有抽水马桶,对?

(2)河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地方?

老师小结:城市里有抽水马桶,人们不随地大小便,是个讲卫生讲文明的地方。

三、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师:我们的城市真的是一个很疼、很痒、很羞的地方吗?师:野猫比划的城市恰当吗?老师引导幼儿共同小结:故事中的野猫有点自以为是,用了自己以为很正确的比喻,来比划城市,因为它讲述比喻得不清楚,所以让森林里的动物觉得城市是一个很疼、很痒、很重的地方,动物们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了。其实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是一个先进的城市。

四、拓展延伸:

有一天,城里来了一辆汽车,从车上下来许多小朋友,假如是你从那辆汽车上下来,你会怎样介绍我们的城市?(出示课件)

五、总结:

我们的城市是旅游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希望小朋友们都用恰当的比喻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城市。

活动反思:

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我做到了充分备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第一,教师的情绪饱满,态度积极,始终以微笑的面容对待孩子,无形中给孩子一种精神的鼓舞,因此孩子们能充分施展自己,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与老师分享,一种积极互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奠定了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第二,教师语言简练,声音甜美,充分发挥了语言课的特点。教师能通过自身的示范,给孩子的语言起示范引导作用。同时,老师能对幼儿的回答作出应答,不断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孩子们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达到了语言课的目标:想说、敢说、有机会说。

第三,此活动教师物质准备充分,挂图色彩精美、精致,动物图片逼真,因此老师操作起来非常吸引幼儿,所以他们听得很仔细。课件动画也很有特色,在课件的引导下,幼儿更积极地思考问题,又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四,活动设计难度层层递进,符合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非常有层次性、条理性。当讲第一遍故事时,能让幼儿记住故事的名字及故事中的人物。当看课件时能更深一层的提出问题。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解决一个个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加强,发展了幼儿连贯的语言。

第五,老师能将抛出的问题想办法引导幼儿理解、回答。在引导幼儿回答“野猫的城市里有什么?斑马、花奶牛、河马分别说城市是什么样的?”时,老师进行很流畅,主要是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孩子们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这也充分看出教师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幼儿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给孩子们以正确的概念。

第六,把童话故事迁移到我们所生活的城市,让幼儿从观察身边的城市做起,爱我家乡、爱我中华,情感目标得到再次升华。

听故事的教案篇4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笑吗?

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后,我会完成下列练习。

(1)划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字:

历害( )撤谎( )碉刻( )一幅表情( )

木隅( )可拎( )磨杖( )奋怒( )

(2)按要求写叠词:

abb式:

aabb式:

abcc式: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a小木偶拽(zhuài zhài )住了小红狐毛茸茸的大尾巴。

b嗨(hài hēi )!真漂亮!

c小兔子龇(zī zhī)牙咧嘴做了个痛苦的表情。

d小红狐一背(bèi bēi )上背(bèi bēi )包就拼命地逃跑。

e小木偶兴冲(chōng chòng )冲地大步向前走。

3、小组同学互评互改。

4、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听故事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麻糍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黄豆、红糖;外出车辆。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作坊,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吃过麻糍吗?

幼:吃过,很好吃。

师: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吗?

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师: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师: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

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师: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师: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

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师: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团米团

(1)师: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师: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举

(2)师:铲一部分米团放入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讲述操作细节。

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味道。

师: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师: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

幼:又香又甜。

师: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幼儿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

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师傅们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五)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听故事的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

舜的故事的读后感参考7篇

演讲稿的故事演讲稿参考8篇

狼和狗的故事读后感参考8篇

灯的故事教案6篇

语言听教学反思5篇

听培训的心得体会7篇

灯的故事教案推荐8篇

讲故事的教案7篇

有故事的幼儿教案8篇

大学生听讲座心得5篇

听故事的教案参考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9613